【#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药膳养生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药膳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历史典故以及文书记载,对药膳养生的历史进行初步介绍,然后概
述如何通过药食结合,用以辅助治疗疾病,或者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养生保健事业的需要,由此而来的中医药膳之需求大大增加。在人类回归自然的呼声下,药膳养生将逐渐走向世界,实现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中医药膳 历史 养生治病 发展
药膳是将中药与食物相配伍而形成的饮食。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可以说,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通过一个学期的选修课学习,我学会了很多,深深体会到:对普通大众而言,营养认识上的误区和营养摄取上的失衡,不仅无缩小的迹象,相反,在科技发达,物质空前丰富的今天,却有不断生产并逐步扩大的的趋势,因此产生的种种营养相关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怎样吃才健康,怎样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等一系列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药膳养生历史久远
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不得不在自然界觅食,那时候药物和食物是无法分开的。有研究称,最早关于“药膳”这个词的记载,见于《后汉书·列女传》。其中有“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宋史·张观传》还有“蚤起奉药膳”的记载。史书记载,我国早在西周时代就有了丰富的药膳知识,并出现了从事药膳制作和应用的专职人员。
东汉末年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其中大枣、人参、枸杞、五味子、地黄、薏苡仁、茯苓、沙参、生姜、葱白、当归、贝母、杏仁、乌梅、鹿茸、核桃、莲子、蜂蜜、龙眼、百合、附子等,直到如今都是公认的具有药性的食物,常作为配制药膳的原料。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论》进一步发展了中医理论,在治疗上除了用药外,还采用了大量的饮食调养方法来配合,如白虎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瓜蒂散、十枣汤、百合鸡子黄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甘麦大枣汤等。
宋元时期为食疗药膳学全面发展时期。宋代官方修订的《太平圣惠方》专设“食治门”,记载药膳方剂160首,可以治疗28种病症,且药膳以粥、羹、饼、茶等多种剂型出现。
二、药膳治病也养生
归纳药膳的作用,主要有两点:治病和养生,这是它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 《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中医药膳正是在这种
以阴阳平衡为核心的整体观学说指导下,采用补其不足,损其有余的方法,使阴阳偏盛偏衰的失调现象复归于相对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以药膳为主治疗疾病,历代均有成例。所谓“损其有余”主要针对阴或阳偏盛有余的病症而言。如阳热亢盛的实热证,药膳以“热者寒之”为法,选用芦根粥、石膏粥等清泻其阳;阴寒内盛的寒实证,药膳则以“寒者热之”为治,选用椒面粥、干姜粥等温散其阴。如此根据阴阳的盛衰确定药膳的运用,维系阴阳平衡而配制膳食,促进阴平阳秘,乃是中医药膳重要的应用原则之一。
在养生方面,药膳更是成为近代健康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基础。比如滋补膳食,《十药神书》中的大枣人参汤具有益气补血、助阳润肠等作用;《食鉴本草》中的猪肾酒,可治肾虚腰痛;《遵生八笺》中的黄精饼,具有补肺清肺作用,等等。另外,还有多种具有保健作用的药膳佳肴。如元代《山家清供》中的蜜渍梅花、梅花脯,以及枸杞茶、玉磨茶、参杞酒等。
三、药膳养生发展迅速
日常饮食中加入健身养生防病的食品和美味佳肴深受群众欢迎。由于药膳食品具有东方特色,富有饮食文化艺术内涵,可在家居、休息、饮宴、娱乐交际、接待宾客、旅游、疗养活动中,丰富饮食保健内容、改进烹调技术、美化人民生活、弘扬中国饮食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良好而深远的影响。
而且食、药结合制成的具有多种保健作用的佳肴很多。如具有食疗保健作用的药膳菜肴、点心、小吃、糖果、蜜饯等等,不胜枚举。如元代《山家清供》中的蜜渍梅花、梅花脯等。药膳保健饮料有汤、饮、酒、浆、乳、茶、露、汁等。茶类多为单独的茶叶或与某些药物混合制成,如枸杞茶、玉磨茶、参杞酒等等,这些都是加工方法独特,具有多种保健作用的药膳食品。尤其近十余年来,在人类回归自然的呼声下,药膳这种寓治养于食的天然食品,倍受青睐,药膳餐馆如雨后春笋,纷纷面世,各种搞高性和普及性药膳书籍不断付梓,专门的药膳机构成立,药膳已开始由中国走向世界,药膳正在向工业化、现代化发展。
中华药膳--这枝医苑奇葩,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岁月,发展成像今天这样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制作方法的一门学问。都是因为现代药膳养生学的研究大大推进了药膳的发展,药膳正走上中西医结合的良好发展之路,必将对百姓健康和生活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0j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