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教育叛逆期孩子

2022-08-15 23:54:4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父母如何教育叛逆期孩子》,欢迎阅读!
叛逆,父母,孩子,如何,教育
父母如何教育叛逆期孩子

1、跟孩子之间的关系。的核心是让孩子变得更好。没有爱、没有信任,再好的方式孩子也可能认为唠叨。只有在彼此信任的根底上,父母对孩子的引导教育才能事半功倍。教育不在于内容有多么正确,关键在于教育的人能否让孩子“信任”。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家长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形象展示给孩子。

3、倾听和交流。与孩子好的沟通方式可以让教育孩子到达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的一个问题采用的沟通方式不同,所到达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样就不会出现片面性的否认孩子的行为。

4、溺爱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会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息,他是全天下最主要的人,一切都在围绕着他转,他会认为别人宠他、包容他是理所应该;这样的孩子不懂得去分享、包容、爱别人。

5、珍惜孩子的每一次成长。孩子是在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的。即使是冲突也是孩子表达情绪、学会换位思考的时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帮助孩子解决成长障碍,孩子面对困难时关心、鼓励、引导、帮助孩子,如果给孩子压力太大,父母会让孩子很没有平安感,会破坏亲子关系。

6、成绩代表什么?现在父母与孩子面临冲突最多的地方往往是学习,今天的孩子学习更辛苦,学校、家长和同学的压力是很大的,大多数孩子都想当好孩子,都在努力学习。当孩子成绩不好时需要的不是抱怨跟指责,而是鼓励跟支持。


1、年龄与生理条件。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可能产生,但青少年时期逆反心理是最重的。这主要是青少年迫切希望扮演的角色要求与家长、老师对他们不合实际的角色期待发生剧烈冲突所致。

2、心理过程开展的不平衡。青少年时期,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开展往往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情感、意志的开展先于认知的开展。

3、好奇心的驱使。青少年多数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驱使,他们喜欢新事物和新知识。你越制止,我越要干。制止的事物带有神秘色彩,引起猜疑推测,所以寻根究底,小作尝试。

4、思维品质的开展还不够成熟。在认知开展的过程中,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等品质虽有一定程度的开展,但还很不成熟。加之社会经历缺乏,不懂得用历史的和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性,看问题易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在论证缺乏的情况下,固执已见,走向极端。

5、身心开展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青少年的需要,已由低层次的生理、平安需要,开始跃进式地大幅度向高层次的交往需要、理解需要、成就需要、审美需要开展。

6、过分强调自我,偏激和片面地看问题。因为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希望能摆脱成人的监护和束缚。

1、破坏性强:摔东西、拆、乱写乱画、撕书、成心把丢的满地都是。

2、倔强固执,情绪反响剧烈:坚持要特定的某一件东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坚持要穿某件衣服某双鞋,即使不符合季节;想要


做的事坚决要做到,否那么就大哭大闹;公共场合坐地耍赖、打人。

3、和父母唱反调,不理睬: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制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宁愿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4、挑战规那么和权威,攻底线 :成心破坏之前订好的规矩;层出不穷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讲条件,要到达要求才肯做事。

5、和其他孩子起冲突,易动手: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时,争抢同一件玩具,争抢先后顺序,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玩具,但又爱抢别人玩具,严重时甚至打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ln.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