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我实现者的共同点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自我实现者的共同点
马斯洛根据对他的研究对象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自我实现者无一例外的共同特点——每个人都在这方面或那方面显示出具有某些独到之处的创造性或独创性。
2.1 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 我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创新仅仅是作家、发明家与“创造性工作者”才有的一种天赋才能,正是这种天赋让这些人充满创造性。
但杜克大学的J·B·莱恩博士认为,我们所谓的“天赋才能”只不过是一种过程,是人的头脑以自然的方式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成功机制。不管是厨房里的家庭主妇、学校师生、推销员还是企业家,我们都具有同样的成功机制,用以解决个人的问题、管理企业、出售商品,就像创作小说和进行发明一样。
只不过创造性成果在作家、艺术家和发明家手中被放大了而已,如果单就创造力而言,这些创造性工作者与普通人的差距仅在于对创造力运用的程度,而不在于创造力的有无。
所有的人都具有创造力,我们天生就具有创造性的本能,因为我们都具有想像力。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情不自禁地使用它。
例如,当我们烦恼时,就是在以消极的方式运用想像力,创造一些莫须有的苦闷,我们的脑海中浮现着以后的景象,因为我们害怕失败。由另一方面来说,当我们快乐时,就是在以积极的方式运用想像力,回想曾经取得的成功,想象未来目标的实现,然后获得现在的快乐。
其实,我们大家都具有创造力,但是我们错误地认为,只有将这一过程应用在写作、绘画或是发明上才可以称为“天赋才能”。
2.2 弹性的创造力者
富有创造力的人很有弹性,他可以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他可以放弃计划,持续而有弹性地顺应变动的环境,根据不同问题的不同需求来解决问题。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这些人的创造力或者使用创造力的意识往往较强。
这种弹性让富有创造力的人善于并乐于面对变动的未来。也就是说,他不需要一个固定或不可改变的未来。他不会受到无法预料的事件的威胁。对于有创造力、应变能力强的人而言,计划不再时刻左右着他的行动,即使完全搁在一旁,也不会因此而感到后悔或不安。当计划赶不上变化时,他也不会因此而慌了手脚。
相反,他会对这种改变的情况产生更大的兴趣,甚至故意制造一些“震动”,来给生活添加不确定性,并被神秘、新奇、浮动等状态所吸引。
有创造力的人遇到问题时,不会满足于从过去的解决方法中找出适合眼前情况的解决方法,他们完全着眼于眼前,并有足够的勇气与自信。当新问题来临时亦能平静地面对,他相信自己有应付能力。这就是健康的自尊与自信和勇于面对不安与恐惧的情绪。
2.3 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以前不曾有的事物或思想的动机,并在创造中表现出自己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产生的前提。
创新意识主要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和创造意志三个方面:
1创造动机,是创造性活动的动力因素,它能推动和激励人们发起和维持创造性活动;
2创造兴趣,能促进创新活动的成功,是促进人们积极寻求新奇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
3创造意志,是在创造中克服困难、冲破阻碍的顽强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具有目的性、顽强性和克制性。
创新意识是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起点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
2.4 提出问题
当我们被要求具有创新意识时,实际上是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改变传统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
爱因斯坦曾经分析创造的机制是:由于知识的继承性,在每个人的头脑里都容易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概念世界,而当某一经验与这一概念世界发生冲突时,惊奇就会产生,问题也开始出现。而人们摆脱“惊奇”和消除疑问的愿望便构成了创新的最初冲动。
这份冲动的第一反应便是“提出问题”。
而恰恰是这个“提出问题”的环节,对我们来说可能非常困难。也许你认为个人的观念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容易随各种环境、形势、条件等变化而变化,但实际上恰恰相反,一旦某种观念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要改变甚至放弃这种观念将是异常艰难的,如果不放弃固有观念,我们是“看不到”问题所在的。
接受新观念、抛弃旧观念是创新的基本功,有了新旧的冲突,你才能“看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在这个多变的时代,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即便是拥有了最新的知识,也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jg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