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之汉服文化》,欢迎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之汉服文化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 汉装、华服, 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 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 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 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 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 的传统服装和装饰体系,是 中国“衣冠上国”的体现。
界定汉服主要基于三点原因:
第一:汉服的民族性,即汉服是汉民族的服饰。而中国古代 胡人 所穿的服装不能称为汉服。民族是个整体的概念,所以一个汉族人所 穿的胡人的服装,也不能称其为汉族的传统服饰。
第二:汉服发展的传统性,而传统又必须分为两方面,即传承性 与统一性。汉服的传承性表现在:汉服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中国上古黄 帝时期,并一直保留风格传承而不断的发展演化。 汉服的统一性表现 在从黄帝时期到宋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在历时近五千年的时间 跨度,和数百万平方公里的空间广度上,所有汉族人的服饰在其主流 中拥有的共同特点。即以右衽、大袖、深衣为典型代表。
第三:汉服发展的自然性,即非外力强制下,汉人自觉自愿的情 况下,通常不易被人们明显觉察到的自然的发展, 这也是一般事物或 文化发展的常规规律。而汉服发展的自然性,更是一个民族传统服装 的传承性的基础,即某一事物或文化,在其自身正常的发展轨迹之下 的正当发展演变的方向。其方向,可以通过一般的规律,向前追溯其 源头,也可以向后预测其发展方向。
汉服是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发展而来。古老的 天子六服、王后六服、儒服、剑服位于汉服体系的中心,沿袭四千多 年。冕服
是汉服的根源,也最能体现“绝地天通”的华夏信仰,更是 汉人千年来祭神祀祖,与天地交通的吉服。
天子六服和王后六服相加不仅象征天之大数十二,也分别代表乾 坤天地、三辰五行之天道,以分别代表了汉服的两种基础服制一一衣 裳制和深衣制。
孔子在姬姓鲁国衣逢掖之衣,来自周公的燕居之服,长居宋国则 冠章甫之冠。庄子则提到了儒服以及武士之服剑服。 因此儒服又成为 后世的道袍。儒服和剑服成为华夏王朝文武百官的法服, 也是士大夫 和武士的汉服基本服制。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四书五经中的冠 服系统。汉服体系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等级文化、 亲属文化、政治文化、 重嫡轻庶、重长轻幼以及儒家的仁义思想。 在中国古代的宗法文化背 景下,服饰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别贵贱的作用,为吉礼、凶礼、宾 礼、军礼、嘉礼的礼服。除去国家大事的礼仪,普通汉人的 家礼包括 冠婚丧祭四礼。四书五经对汉服礼服有详细的描述。
|[7]
I ____ 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讲究天人
合一。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 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 袍。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样, 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现在虽然不能见到这种服装的原型,但还是 可以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 二一一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 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令人浮想联翩。朴素平易的装束 反而给他们增添了一种天然的风韵。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 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gj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