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教学过程的基本理论

2022-12-25 07:16:3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6-2 教学过程的基本理论》,欢迎阅读!
过程,理论,基本,教学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理论

教学过程是依据学科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在教师指导下,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师生教与学的共同活动,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复杂的多方面统一的教育过程。

一、教学过程基本理论

关于教学系统要素有几种划分:第一,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课程教学物质条件等,它构成了教学系统的空间结构,教学系统得以运行的前提。第二,教学系统的过程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果。它们形成了教学统的时间结构,组成了教学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逻辑程序。一般而言,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特征 (一)、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1、认识与发展说。 认识说: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社会实践。

发展说:教学过程是教师通过传授知识技能进而形成和发展学生各种能力和个性品质的过程。

2、活动与途径说。

活动说: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

教育途径说: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是以智育为核心的德、智、体等的综合教育过程。 3、多质说。

教学过程具有多层次类型的本质,是社会、认识、心理、生理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①、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②、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①、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②、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③、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3)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①、能力的提高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能力的发展;②、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能力;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①、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②、教学要求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校有效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②、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二)、关于教学过程的一般表述: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有意识地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具有间接性、指导性、巩固性和发展性。

1、间接性。指在较短的时间内,最高效率地获得人类的间接经验

2、指导性。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教学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性。

3、巩固性。指教学过程必须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使其长久保持,并能熟练地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及时的、理解性的巩固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牢固保持,有助于在运用中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为继续学习定良好的基础;还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发展性。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来的,指教学认识活动中,具有多方面的发展功能。 赞可夫指出:现代教学“应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他所说的发展是指儿童个性与整个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活动的基本阶段 (一)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认识规律

学生认识规律一般表现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这样一个序列。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组织学生感知知识(教材)

组织学生感知知识(教材)是指引学生通过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接触教材,在大脑中形成教材的表象,获得对教材的感性认识。组织学生感知知识(教材)是教学过程的重要阶段。 应注意: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渠道组织学生感知教材;选择、展示典型材料;注意语言配合、展示时间、速度、程序;给学生能力个性以合理的表现余地。 3、引导学生理解领会知识(教材)

在学生感知知识(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阶段。 应注意: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关键点设计“问题链”

注意互动,及时提出、生成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序”、学生认知发展序列。 表达概念时,语言要准确、严密,不得产生歧义。 推导原理法则时,层层推进,语言要具有逻辑性。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推理、判断的抽象思维能力。 将新概念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系统,逐步加深理解。 4、组织学生复习巩固知识

指学生经过思考复习和作业练习,对已理解的知识形成牢固的记忆,并能够随时再现。巩固是保持知识的必经步骤。 应注意:

要突出重点,抓住知识的本质进行复习巩固。 要分散难点,由浅入深各个击破。

重视逻辑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引导学生整理归纳知识,形成有逻辑的知识体系。 精选习题,能够突出重点,加深理解,举一反三。

以多种形式与方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如问答、讨论、参观等。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巩固旧知识。

5、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培养技能技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e1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