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手语在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聋教育中的运用策略研究》,欢迎阅读!
![特殊教育,手语,中国,运用,策略](/static/wddqxz/img/rand/big_8.jpg)
中国手语在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聋教育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作者:唐蓉蓉
来源:《求知导刊》2018年第35期
摘 要: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聋哑教育中手语的使用,能更好地开发聋儿童的智力潜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主流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文章就手语在农村特殊学校聋哑教育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探究,以期为手语在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聋哑教育中更好地运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手语;聋教育;运用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15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广西聋哑学生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桂林市为例”(2017C072)。
作者简介:唐蓉蓉(1973—),广西全州人,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小学数学教师。 一、手语的基本概念
手语是用手势比量动作,根据不同的手势变化模拟形象或者音节来构成一定的意思或词语。手语是对有听力障碍和无法言语的人(聋哑人)相互交流的一种手的语言,具有语言的属性说明。
二、手语在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聋教育中的运用意义
1.手语学习有利于聋人与聋人之间、聋人与有声者之间的沟通
听觉障碍者要想在社会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融入到有声者的世界。了解和认知社会,其最基本的手段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聋人有声语言的缺失,使得他们需要一种语言表述形式来帮助自己进行社会交流活动。 2.手语学习是从事聋教育的基本条件
对于从事聋教育的教师而言,手语是一项最基本的技能。聋教育工作者在对有听觉障碍者进行科学文化和社会实践技能教育时,使用的基本手段就是手语。教师手语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对聋学生的教学效果。
三、手语在我国特殊教育聋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1.农村学校对特殊教育认识不足
农村学校对特殊教育的认识不足。大多数人把聋儿童当成不可造之才对待。由于聋儿童自身的缺陷,同等条件下,聋人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才能达到与正常同龄儿童同水平的学习效果。聋儿童的家长以及社会对聋儿童的教育存在可有可无的心理。 2.农村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太差,师资力量缺乏
由于农村学校受经济环境的限制,实施特殊教育的软硬件设施都无法满足特殊教育的需要。特殊教育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手语教学无法正常进行。 3.聋儿童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子女的学习费用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中,聋学生的家庭大多处于经济贫困状态。以全州县枧塘镇枧塘完小为例,许多家庭连正常孩子的学习费用都无法按时支付,聋儿童特殊教育就更加显得不重要了。 四、提高手语学习效果的策略
1.提高對特殊教育的认识,关注和重视手语学习
学好手语,先必须提高对特殊教育的认识,把聋人儿童当正常人看待。手语是打开聋人心灵窗户的钥匙,家长、学校和社会都要关注和重视聋人的手语学习,形成一股关心聋人手语学习的社会风气。
2.贴近生活实际,把手语教学生活化
聋儿童手语的学习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把手语教学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将手语学习生活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制作App或动漫画,把日常生活中的情节用画面表现出来,使聋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手语。
3.模拟聋人的手语学习,了解聋人与听者的不同
手语的学习和其他语种的学习一样,不能闭门造车,要尽可能地寻找更多的学习渠道和方法。例如,听人可以模拟聋人的学习过程,以帮助听人手语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聋人,通过模拟聋人对手语的学习过程,真正理解聋人与听人的不同之处。 4.改变观念,交叉教学
手语与有声语言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手语教师要根据两者的不同进行分析和研究。可用交叉教学的方式对聋人、听人进行手语教学,要求听人与聋人都要相互学习对方的语系,然后进行有效转换,加深手语与有声语言的印象,达到有效学习手语的目的。
手语在聋教育中的运用,符合聋儿童人生发展的需要。正确运用手语对聋儿童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及学校和家长的正确引导,更需要从事聋教育工作的教师全身心投入。 参考文献:
[1]郑 璇.双语聋教育中的语言学问题[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5).
[2]孙继红,杨 颖.双语聋教育中聋听教师合作关系的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1(1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VT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