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宪法整理资料

2023-01-23 20:09: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法学]宪法整理资料》,欢迎阅读!
宪法,法学,整理,资料
第一节 宪法概述

1、宪法的概念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利的国家根本法。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居于根本法地位。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取决于以下因素:

(1)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要求有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3、宪法是公利的保障书

我国宪法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规定,是人XX权原那么的体现,它表明,国家的一切权力皆来自人民,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保卫人民。我国《宪法》第二章,17个条文列举了公民的26项基本权利,充分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并限制了国家的权力。 4、宪法是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所体现的也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宪法所表现的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是全面的。宪法和一般法律相比,具有全面地、集中地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特点。 5、宪法保障

宪法保障是指国家为了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而建立的宪法解释、宪法监督、违宪审查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

现行宪法保障制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宣告本身作为国家根本法的最高法律地位。2)宪法明确规定,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监督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解释权。3现行宪法设立各种专门委员会协助全国人大及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监督权。4)宪法规定了严密完整的法律监督的体系。5)宪法规定对规X性文件监督是采取事先审查和事后审查相结合的方式。6)宪法规定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XX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有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

第二节 我国的基本制度介绍

1、国体与政体

所谓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和利益集团在国家中的地位。这种地位体现着两种关系,即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关系;统治阶级内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我国现行宪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

所谓政体,是指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那么和方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政权机关。组织政权机关,特别是组织中央政权机关的原那么和方式,显示着特定国家的国家形式。 2、人民XX专政制度

人民XX专政制度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即国体。我国的人民XX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是大多数人的XX,是XX和专政的结合。 3、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多党合作必


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那么,这是中国共产党同各XX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共产党与XX党派合作的方针。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制度包含四个方面: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属于人民是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全体。2)人民在XX普选的基础上选派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3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它监督,向它负责。4)人大常委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 5、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核心。所谓选举制度是指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制度总和,它包括选举的组织、程序和方法等。选举原那么是选举制度的精髓,其内容包括:1)选举权的普遍性。2)选举权的平等性。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4秘密投票。5)差额选举

6、国家结构形式和我国单一制下的地方制度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统治阶级采用何种原那么和方法划分国家整体和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

世界各国主要形成了单一制和联邦制两种国家结构形式。

在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有三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模式,即中央与普通地方(省、市、县、乡镇)的关系,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和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7、我国的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指在人类社会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上层建筑以建立的基础。我国《宪法》第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8、我国的四种经济形式

我国的四种经济形式包括:(1)全民所有制经济(2)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3)劳动者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 9、我国文化制度

我国文化制度集中体现在《宪法》19条至第24条有关道德建设两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定中。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体上可以分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方面。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概念

公民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人。所谓国籍就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即属于某一国家的公民资格。 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现行宪法第33条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以下内容: 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XX信仰自由权;4)人身自由权;5)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利;7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8)国家保护妇女的权益;9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10)华侨、归侨的合法权益受国家保护。 3、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包括: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依法服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Re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