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企业需要怎样的规章制度》,欢迎阅读!

企业需要怎样的规章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企业也不例外,也需要一些条条框框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保障企业的正常有序运转。
但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规章制度,以及如何建立清晰合理的规章制度,在实际中便于执行和操作,这恐怕是很多规则制定者事先必须考虑和厘清的问题。
一、企业处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规章制度
规矩是一定要的,只是不同的企业,或者企业处于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游戏规则,选择不同的制度模式。比如,家规对于国法就要简单得多,一家人天天同一个屋檐下进出,同一口锅里吃饭,有事也大都是商量着来,很多的规则都是口头约定的,这有点像企业草创时期,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就像家长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几个人,十几个人一同打拼,很少有条条框框的规矩,有问题也至多老板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讨论讨论,或者口头宣布下处理意见,这样的沟通成本低,办事的效率高,执行力强。
但是当企业逐渐发展,人多起来,事也多起来的时候,显然沿用家庭式的管理规则就不合适了,老板也无法做到事必躬亲,面面俱到,所以经常出现员工抱怨老板说话不算数,处理问题不公平公正的情形,解决的办法就是订立书面的规章制度来“约法三章”,避免企业内部“打口水战”,产生不必要的分歧和矛盾。
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已经不仅仅是原有的一种产品,一条生产线,一套管理班子,可能涉及不同的业务领域,多条生产线,这个时候的组织架构也随之调整变化,需要分层分级实施管理,按市场或业务类型分部门落实权责范围,那么企业就必须有一套成熟和完整的规章制度了,甚至由专门的人事部门负责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以保障企业的有序运转。
所以,企业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需要与之适应的规章制度,小企业既不能照搬大企业的模式,大企业更不能停留在小企业的层面上,都应该量体裁衣,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二、制度不能解决所有管理的问题
在7月份的公司部门会议上,公司总经理问了大家一个这样的问题:对于企业管理,是制度重要,还是人的因素重要?有的回答认为制度第一,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只有“依法办事”才能维护公司的权威和公正,才能保障企业的有序运转;有的则认为人才是主导因素,制度也是人定的,而且制度执行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所以人是第一位的,人的因素最为重要。
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但“制度”和“人”不应该成为矛盾的两面,不是非黑即白的对立,而应该结合起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才是正解。
就如上面所讲的,企业在创业时期,可能更多的是体现“人”的重要性,那时并没有什么条条框框的规章制度,但企业却运转高效,稳步发展;但到了一定规模的时候又慢慢体现出“制度”的优越性,规章制度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地完善,为企业经营管理走向规范化保驾护航。
所以,任何偏废一方的做法都是不妥当的,尤其是当企业依靠制度化走向正规后,容易味迷信制度的力量,其实制度有制度的优势,但不是万能,它不能解决所有的管理问题!就像任何一部法律都无法完备到去解决现实中所有不合理的现象,比如道德层面的问题,就只能通过舆论的力量来约束。
企业中也会有类似的现象,有些问题不是靠制度去解决,而是靠企业文化的作用(也就是舆论和氛围),比如余世维就讲过这样一件事,也是很多公司都存在的一种现象,办公室饮水机的水喝完以后,经常没有人主动地换上,怎么办呢?定一条制度吗?怎么定?当然可
以这样定,就是喝最后一杯水的员工负责换上。但这样的制度效力有多大呢?谁来确定喝最后一杯的是谁,总不能装摄像头监控吧?类似的现象如扫把倒了没人扶起,走廊有纸屑没人主动捡起,马桶冲水不干净等等,是不是也统统订立制度? 这不是制度层面上该管的事情,这是企业文化的问题,企业应该通过不断地宣传教育,营造健康、自律、协作等氛围来影响企业中每一个人的言行,通过舆论监督和导向的作用来约束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现象。
所以,当规章制度试图细化到无所不包时,是不是应该有所反思,制度也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制度并不能解决企业管理中所有的问题!
三、制度的权威体现在执行
订立了制度,就要执行,以体现制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否则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那么制度就会成为一纸空文,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而已。从这点来说,制度在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实际的情况和执行的切实可行,而通常有这样一个误区,就是在制定制度时为了增强制度的威慑力,常常夸大制裁的力度,而在真正落实的时候却无法按此严格执行。比如“„„一经查实,立即辞退”——查实后真的就辞退吗?“„„否则罚款1000元”——高额罚款真的能执行下去?
因为制度订得太严,经常执行不下去的情况在很多公司里都存在,结果是不执行,或者打折执行,长此以往的负面影响当然是削弱了制度的权威和领导的威性,执行的结果与初衷往往背道而驰。
四、制度要体现操作的简便性
这里所说的简便性指的是制度的操作模式要简便易行,对违纪的处罚结果进行清晰系统的界定,比如国家行政机关对公务员违纪的处分就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类型,这样设计既便于执行者贯彻落实,又易于被执行者理解接受。
企业随着自身的发展,订立的规则越来越多,制度一步一步地完善起来,这时就更加要注意制度的系统性和操作的简便性。否则制度如“汗牛充栋”,处罚的结果和方式过多过细,反而不利于操作和实施,面对如此之多的条条框框,恐怕就连规则制定者也未必记得了这么多!如果每次执行的时候都像翻书查字典那样“引经据典”,是不是让制度走上了呆板僵化的歧路?
制度可以细化,但更应系统。制度的作用是为了发挥制度的约束效力,只有大家明了,易于理解,才能更好的接受和遵守,这样既利于执法,也利于监督。
管理的本质就是要回归简单,制度亦然。
2011-9-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PO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