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作者:黄翠华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8年第2期
随着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的颁发,大批普通本科高校开始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现有的课程体系已无法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建构科学、合理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因此,本文以百色学院为例,对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展开研究,这无疑对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办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的特点
百色学院学前教育本科专业2009年设置,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建构了“平台+模块”的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现行的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教育的目的,注重学生素质、能力和知识的协同发展。“平台+模块”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主体发展为首要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在注重优化课程体系的同时,也扩大了选修课的范围,通识教育、专业发展、实践创新三大教育平台都由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组成。
(二)体现社会需求导向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设置了实践创新、专业发展、寺业基础、学科基础、通识教育五大教育平台,每个平台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遵循社会需求的导向,紧跟学前教育发展的情况,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专业发展的平台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发展能力、专业教学能力、专业基本能力等模块课程,为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突出学生实践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导向,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稳定地发展。如在专业基础平台设置学前五大领域教育、乐理与视唱等实践课程,在专业发展平台设置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教学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等模块课程,在实践创新平台设置公共实践、专业实践必修模块和创新创业实践选修模块课程,充分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现行的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不够合理,主要有以下问题:(1)由于调研不够深入,导致课程模块设置不能完全与职业岗位能力素质对应。(2)未能优化和整合课程内容,导致课程之间未能衔接好,有些课程内容出现重复交叉现象。如教育学与学前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和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五大领域课程等。(3)课程体系缺乏特色,尤其是专业发展平台选修模块课程设置缺乏特色,虽然设置教学技能、职业技能、专业素质、创新创业素
质四个选修课程模块,但未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及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校—政府一教研机构一幼儿园”合作深度不够
“高校—政府一教研机构一幼儿园”合作是推动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目前我院建立“高校一政府—教研机构—幼儿园”合作模式,与幼儿园建立多个实践教学基地,但是合作的方式单一,合作内容不丰富,仅限于教育见习、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与地方政府、教研机构合作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等比较少,“高校一政府一教研机构一幼儿园”合作深度不够直接影响了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不足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促进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目前我院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中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开发的门数少,仅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幼儿游戏与指导》两门课程开发网络课程,但由于学校网络平台问题无法挂上网,目前正在开发《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五大领域课程群》《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专业基础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不足阻碍了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
(四)应用型教师队伍素质偏低
教师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是影响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由于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时间短,加上学前教育专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教师队伍结构分布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教师队伍结构比例失调,专任教师数量不足,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偏低,青年教师比例大,“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手段传统单一,教学能力不高,教研和科研能力偏低,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直接阻碍了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课程俸系建设。
三、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要以学前教育专业岗位群的工作流程、规范以及知识、素质、能力要求为导向,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岗位群需要学习的领域和内容,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因此,要重组和优化现行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前教育本科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行业调研,对学前教育专业相关岗位进行调研和分析,通过对岗位的职责、素质、能力和知识的需求进行分析,确定专业核心能力,分解子能力,确定子能力对应的知识点,构建课程模块,不断优化和整合课程内容,理清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系,理清理论课程各知识点的关系和实践课程各个能力之间的关系,形成宏观模块、中观模块和微观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确保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深化“高校—政府—教研机构—幼儿园”合作
深化“高校—政府一教研机构—幼儿园”合作,才能有效促进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教研机构、幼儿园的深度合作,推动协同课程体系的莲设。首先,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应积极参与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科研和管理,针对学前教育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促进校园的合作,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素质,提升学生学前教育职业的素质和实践能力;其次,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实验训练设施建设、课程资源开发、课程体
系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应邀请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幼儿园以及学前教育行业的专家共同参与,从而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最后,完善产学研合作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教学条件,确保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互动能够顺利开展,做到走进校园融合,实现产教融合,促进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三)加强课程资源和网络平台建设
为了促进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建立课程资源网络平台,显得尤为重要。如建立慕课、微课、网络等网络平台和课程资源的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应用型本科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实现学前教育混合的教学模式。利用课程资源网绪平台,实现与其他兄弟院校的沟通和交流,做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从而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科学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科学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对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实现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地打造“双师双能型”的教师队伍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实施教师社会实践制度。加强与学前教育教研机构、幼儿园等的深度合作,如派遣教师到幼儿园挂职学习,利用见习、实习机会开展社会的实践,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2)鼓励教师考证成为“双师型”教师。(3)聘请幼儿园以及学前教育行业高职称、高水平的老师为兼职教师,来校讲学、指导实践教学、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开发等。
参考文献:
[1]徐愫芬.转型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2015( 35):20-22.
[2]张晗.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12(19):138-139.
[3]黄翠华.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2017(27):63-65.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MG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