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欢迎阅读!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键字】小学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作者:王丽丽 指导老师:马芸芸
摘要: 幼儿教育对于人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养成非常重要,它主要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然而现在的幼儿教育现状却是背道而驰,很多幼儿园按照小学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实施教育,幼儿教育呈现小学化倾向。开设了一些小学课程,如识字课、英语课、数学课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有弊无利。幼儿教育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必须坚持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将小学教育提前到幼儿阶段,违背教育规律,是在拔苗助长,不好处孩子今后健康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小学化倾向; 解决对策
引言: 学前儿童在专门的教育机构中接受集中教育在我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历经数代人的艰苦努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随着国家《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学前教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但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改革探索的道路上又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脱离幼儿年龄特点的小学化教育倾向有明显的抬头和愈演愈烈的趋势,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也非常明显,这种有悖于学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现象不容忽视。
1. 幼儿教育途径与依据
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而幼儿期也是游戏期,幼儿爱游戏!游戏不但可以给幼儿带来愉悦,而且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有力教育手段。因此,在幼儿园中,让孩子们开展游戏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高尔基也曾说过:"游戏是小儿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因此,游戏是小儿智力发展的动力,它能激发小儿的求知欲与创造力,并且可使小儿掌握一些知识技能,形成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促进小儿全面发展。
因此,《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2.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拔苗助长式的“填鸭”教育、各种名目繁多的专项技能训练受到家长追捧,家长的一些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要求,驱动一些幼儿园以所谓专项、特长教育,代替幼儿园的全人教育,严重危害幼儿的游戏权、发展权,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2) 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3) 不好处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4) 不好处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5) 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6) 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好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7) 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重复型教育”还 易使儿童养成不良学习态度、习惯,危害极大。
3.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现状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如此之大,为何仍有不少幼儿园对此趋之若鹜?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位幼儿园教师认为,现在很多家长衡量一个幼儿园的好坏,只看孩子在幼儿园认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等,家长这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让很多幼儿园很难坚持原有的办园理念。一些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也是原因之一,有些幼儿园不是真正把培育全面发展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办园宗旨,而是一味“向钱看”。为了多收幼儿、多赚钱,这些幼儿园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情况,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教师业务素质偏低也是原因之一。据了解,乌鲁木齐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共有3381名,其中幼教专业毕业的有1717名,仅占55%,其余的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学习与职前培训,不懂得幼儿身心特点,不懂得教育规律,错误地认为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幼儿就是正确的、成功的,他们的做法不但不能真正帮助幼儿学习知识,反而为幼儿健康成长设置了障碍。
●学校学前班教师师资没有经过幼儿园专业培训,多是年龄大的教师没有精力带高年级了,学校照顾他们去带学前班,对学前班教师学校没有科学合适的考核机制,没有硬性的教育目标和任务,教师上课随意性大,教育方式是小学化模式,并没有按照学前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进行游戏化教学。
●有的学校学前班存在幼儿手背后、留家庭作业、发试卷测试等现象; ●个别学前班的教学内容没有以“五大领域”为主,个别科目在教一年级课程,课程开设没有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开设区域活动和有组织有计划的户外活动;
●学校领导和学前班教师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知之甚少,有的根本就不知道,园本课程和园本教研无从开展;
●普遍缺少专业幼儿教师,没有达到每班配两名教师,更没有保育员;
●绝大部分小学学前班没有提供幼儿伙食,幼儿从家带干粮解决午餐,幼儿没有午休床铺,中午在校园玩耍或在教室趴在课桌上午休,也没有安排专门教师在午间休息时看管幼儿。大部分学校学前班幼儿的桌椅是从小学生中淘汰下来的,高度不符合幼儿身高要求;
●农村小学学前班,办班条件非常简陋,玩教具、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不够,卫生盥洗设施都不具备,室外游戏与小学生同处一处,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诸多问题反映出小学学前班,无论是在管理还是教育教学上都不同程度的受制于小学的管理模式。
4. 改进和发展学前教育的对策
(1).加大幼儿教育经费投入,形成学前教育保障机制 根据公办幼儿园的实际办园规模,增加幼儿教育经费投入。特别是要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对农村学校学前班的条件改善和硬件改造,使之逐步过渡为幼儿园。对民办园也相应地给予一定的创业政策支持,鼓励公民个人办出上规模、上档次、上类别的幼儿园。 (2).规范幼儿园办园办班行为,不断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对现有农村学校学前班逐年进行必要的设备投入和条件改善,使之逐步过渡为小型幼儿园,对学前班师资进行有计划的幼儿教育专业指导和培训,避免受小学教育的影响,改变目前农村学校学前班“小学化”教学模式严重的现状。鼓励校长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促进学前班办学理念转变,熟悉了解学前教育的目标要求,杜绝在教学、管理上“换汤不换药”的小学化倾向。
针对民办园目前师资持证上岗率偏低、教研水平偏低、保教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行为,建立民办幼儿园的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促进民办幼儿园的健康发展。逐步实行不论从行政管理上还是业务指导上,公办园和民办园统一管理的政策和制度,真正做到办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前教育,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协调、快速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La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