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欢迎阅读!
第一部分:{中国城市建设史}
1、 郑州商城,距今3500年左右,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城市遗址。城垣长达7公里,包括城外郊区总
面积为25平方公里。在城市内外,有宫殿、平民住宅区,有铸铁、制骨、制陶等手工作坊,有农民居民点,有墓葬区。 2、 《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
后市,市朝一夫”。
影响:《周礼考工记》的建设方法的确对于中国历代的大都城建设都影响深远。如西汉长安平面近方形,旁三门,北魏洛阳宫城居中,左祖右社;隋唐长安的旁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宫城居中(但偏北)。元大都比较全面的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布局,甚至可以说它的指导思想就是《周礼考工记》。在元大都基础上改建的明北京城也都较多的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布局。
3、 淹城位于常州市南面据说为季札的城,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最完整
的地面之上的世上独有的“三河三城”古城市。
4、 曹魏邺城的规划影响:
曹魏邺城采取了与西汉长安、东汉洛阳旧制不同的规划布局,废除“前朝后市”,将宫廷及附属用地与居民闾里和市严格分区,将园苑与宫室毗邻布局,强化中轴线,讲究风水。其规划布局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深远:
(1)分区明确。利用东西干道,划全城为南北两大区,将统治阶级和平民严格区分开来,从而改变了汉代宫室与坊里相参,或为坊所包围的都城格局,开创了南北朝以至隋唐都城布局的先例。 (2)宫居城北中部,为全城的核心,正殿等一组主体建筑群布置在全城南北中轴线上,入宫门为一封闭性广场,经端门入大殿前的庭院,大殿居于正中,举行大典时用,殿前左右有钟楼及鼓楼。左建宗庙,右置社稷。宫廷建筑群按“前殿后寝”布局。此外,官署的布局也很严整。 (3)开创了宫殿区和官署集中布局的先例。 5、隋唐长安城规划要点:
隋唐长安是继魏邺城之后第一个平地而起的城市,继承了古代的优良传统,是按一定意图修建的古代城市规划工
程的典范。
1).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规划,平面呈方形,旁三门,左祖右社,但市在宫南。 2).中轴对称的布局,突出了宫殿的位置,方格道路网,宽度超过了实际需求。 3).实行坊里制,严格管理市民,坊里规模大,各阶层严格分开。
规划思想:隋唐长安城的规划,仍继承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完全是新建,长安城规划对古代都城规划有很大的影响。后建的东渡洛阳在许多方面类似长安,宋代东京汴梁也受其影响。长安的规划也是当时国内外一些城市的学习榜样,日本的古都平京城、平安京,也完全模仿唐长安规划,甚至连朱雀大街、东西市的名称也相同。 5、 北宋东京(四水贯都):三重城墙,是我国首都规划首次从经济角度分析的。从宋东京开始我国终止
了封建都城的夜禁和里坊制度。 布局特点:
1) 平面形状不方正规则,三套城墙,三条护城河,大内—皇城,子城—里城, 罗城—外城 2) 道路井格,以宫城为中心,也有斜街,道路宽度比唐长安小,但密度大,水工设施多,号称四水贯都
3) 有集中的市,主要转变成商业街,也有晓市夜市,瓦子出现 4) 破除坊里制,转向开放的街巷制,商住混杂 5) 防御技术进步,建立消防瞭望亭
6、元大都:是自唐长安以后,平地起家新建的最大都城,他继承、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优秀传统,至今存留下来。刘秉忠等人完全依据《周礼.考工记》为样板规划设计的,同时又夹杂一些堪舆风水的思想。中国历史都城中最符合《周礼·考工记》思想的。
规划特点:1)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
对称的布局
2)规划的宫殿与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结合。
3)完善的上、下水道。
4)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一开始忽必烈就把工作交由规划过上都的刘秉忠负责,他主持
了全部的规划建设工作,阿拉伯人也黑迭儿和一些外国的建筑工匠也参加了规划和修建工作。
7、明北京的特点:1)城市布局符合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城市分京城、皇城、宫城三
重,以宫城为中心,“前朝后寝,左祖右社”。
2)城市布局重点出主,主次分明,强调中轴线的手法,形成宏伟景观。
3)道路沿用元大都的基础,皇城居中,将城市分成两部分,带来交通上的不便。 4)没有严格的坊里制,采用长条形的胡同划分居住地段。 5)商业向南发展,行会发达。 6)园林建设有很大发展。
清北京的变化:
清朝定都北京,变化最新竹的就是居住地段的改变。城市实行兵民分居政策。八旗官兵居内城,汉族居民住外城。
清代,北京外城分为中东西南北五城,实际已演变为以各城为区,以街道胡同为主的新形式。 清雍正、乾隆以后,北京西郊建大片园林宫殿。清代北京的风景区也就是西郊的三山五园。三山即万寿山、玉泉山和香山,五园即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杨春园、清漪园。圆明园之东有长春园,长春园之南有绮春园(后改万春园),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风景区,具有108景,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组群。
8、外国独占的新建城市——青岛。(1897德国)(1914日本)
南通——中国现代第一城。
9、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具有国家法律地位的《城市规划法》 ,成为我国第一部现代城市规划法。
第二部分:{外国城市建设史}
1、 城市规划之父:希波丹姆。规划思想:采用一种几何形状的模型,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
结构型式;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 2、 罗马城(七丘之城)。古罗马时代是西方奴隶制度发展的最高阶段。 3、 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由古罗马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所著,全书分为十卷,是现存最古老且
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著。是古罗马建设辉煌的历史总结,结了希腊、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筑经验。在城市建设上,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4、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被拿破仑称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是世界上最精致的广场之一。文艺复兴时期
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5、 拿破仑第三时期的巴黎改建由欧思曼主持。 6、 华盛顿的朗方规划。朗方对当时威廉斯堡、安那普利斯、费城的城市规划,以及纽约的城市改造计
划都作了深入的了解。朗方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定了首都的建筑中轴线。 7、 田园城市(霍华德):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
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掌管。英国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华斯始建于1903年,由翁温和帕克设计的。 8、 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1918)。他认为重工业不应安排在中心城市的位置上,轻工业也应疏散出去。
这些腾出来的大面积用地应用已开辟绿地。个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可作集中布置,不经常的“偶尔的活动”则作分散布置。 9、 风景园林设计师格里芬的堪培拉规划(1911)。规划指导思想:利用地形,把自然风貌与城市景观融
合为一体,使堪培拉既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又具有城市生活的魅力。 10、勒.柯布西耶的“明天的城市”。他的城市规划观点主要有四个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LV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