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社会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23-01-30 19:39: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和谐社会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欢迎阅读!
思想政治,和谐,大学生,社会,教育


论和谐社会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的治本之策。当代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着与社会不和谐的突出问题,其成因来自社会自身、家庭、高校、外来文化等各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和谐的思想基础、增添巨大的力量源泉、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探索有效的方法途径、创建良性的工作机制、培育健康的社会心理。



【关键词】和谐社会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治本之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围绕如何构建和谐社,胡锦涛总书记明确了十项重点工作,一些专家、学者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从大的方面说,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治标方面的,也就是对已经出现和即将出现的社会和谐现象进行积极防范、妥善处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另一类属于治本方面的,关键要提高人的素,打牢社会和谐之基,努力实现社会公正。从这个层面上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治本之策。



1.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工程。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者,更是将来和谐社会的创造者。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超过2500,若干年之后,他们将走上社会,分布到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并将迅速成为各行各业中的骨干力量,是和谐社会的积极建设者;2020,他们正处在30-40岁的年龄,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创造者,成为全面建设小社会的中坚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战略工程



1.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希望工程。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前提和基础都必须是社会主义。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现阶段能不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能不能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能不能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要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正如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的:“要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产生各种困惑和问题。历史,我们曾有过因忽略和放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导致党和国家事业受到严重影响的深刻教训。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是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希望工程



1.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心工程。中国特定的国情,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着社会和家长更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同时,当代大学生又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更是牵动着亿万家长的心,涉及2000多万个家庭的幸福。大学生一旦出了问题,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家庭幸,而且还会影响高校稳定,甚至会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此外,高校困难学生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等,也都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和素质教育,教育大学生遵纪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困难、正确面对社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确保大学生安全稳定,尽可能消除大学生群体中不和谐因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民心工程



2.当代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与社会不和谐的突出问题及成因。当代大学生思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也是与社会高度和谐统一的,他们务实进取、积极向上、立志成才,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状态。但又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大学生思想的现状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更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政治意识淡薄,价值观存在偏差;思想观念与个人行为产生矛盾并且具有明显的双重性;道德伦理观念淡薄,基础文明修养匮乏,精神文明素质较低,个别人的社会公德意识不强。上述问题的发生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使学生思想状况呈现出更加多元、更加复杂的趋向。归纳起来讲,这些原因大致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2.1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原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快速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不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是社交、娱乐,都呈现出走出校园、走向社区和社会的趋势,特别是随着当前信息交流方式的多元化,尤其是互联网运用与普及,使大学生在接受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受到来自社会上各种思想的影响。



2.2来自经济和就业压力的原因。面对目前高额的求学费用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不少学生家庭经济的困难和就业市场存在的不公正性,大学生在求学方面和毕业后找工作上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使得不少大学生在政治上对当前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产生疑惑,在思想上对社会的公平正义产生疑问,心理上产生难以逾越的障碍。



2.3来自思想政治工作相对滞后的原因。受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复杂多变的影响,大学生所处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环境每天都处在深刻变化之中,加上高校扩招后办学条件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薄弱,使高校的思想政治作在理念、措施、条件、人员配备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滞后和不适应,尤其是高校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始终未能紧跟时代发展而明确地对大学生实施分层次的和更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未能摆脱一锅煮刀切的状态。



2.4来自世界性的文化交流与碰撞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或一体化的发,各种文化的交流愈益频繁,导致了不同文化的频繁碰撞,特别是西方腐朽文化




的传入,有不少大学生产生茫然和不适等心理与思想问题,从而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不能更好地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文化变迁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走入迷途。



3.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1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和谐的思想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工作都以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过去的思想政治工作侧重于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被教育者的潜力挖掘,认为大学生接受教育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而没有注重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往往造成我讲你听的被动局面。大学生虽然在思政工作中是被教育,但从以学生为本这一新理念、新认识出发,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这样既有助于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自我教育的合力和凝聚,从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和谐社会的更高层次上。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Ij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