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绘本的概念及其特性

2022-11-27 07:00: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理解绘本的概念及其特性》,欢迎阅读!
何理,特性,概念,及其,解绘本
如何理解绘本的概念及其特性.txt珍惜生活——上帝还让你活着,就肯定有他的安排。雷锋做了好事不留名,但是每一件事情都记到日记里面。如何理解绘本的概念及其特性

东方娃娃阅读研究与指导中心-丁诚中绘本也叫图画书,绘本的叫法来自于日文,英文叫picture book。从一般意义上讲,绘本或图画书所指的对象是相同的,即那些图文紧密结合的图书。

绘本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它源于作者的直觉,它凭借作者心灵的力量对事物进行整体性的把握。绘本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用下定义的方式阐释不断发展变化的绘本创作和发展过程,是难以把握的。尽管绘本解释起来是如此困难,而且也许无法给出绘本的最终定义。本文力图从“绘本的构成和呈现形式”“绘本作为儿童读物(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现代意义绘本的诞生与发展”等几个不同的视角来理解和描述绘本的一些特性,希望能够对有志于此的同仁有所启发。 一、绘本的结构和呈现形式

“绘本里有非常出色的文章,非常出色的图画。(松居直)从图书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绘本里有文字和图(无字书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但是绘本不同于一般有文字有图画的书;绘本里的图画、文字和图文关系是有特定要求的。儿童文学家彭懿在他的新作《绘本》中指出:“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在绘本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而是书的生命,甚至有很多绘本是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所以,就绘本而言,“画”是它的生命线,儿童凭借图画来读懂故事的脉络或者理解图画提供的知识、信息,因此绘本的画不是插图,它不是只为了表现文字已经表白的那部分内容,不是作为文字“助手”来出现,而是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创作,它的内涵甚至比文字讲述的更丰富。绘本通过视觉来吸引孩子,绘本中的绘画诚然可以作为独立的绘画作品来欣赏。幼儿与绘本中的绘画的关系,首先是在画上看出故事或知识、信息,幼儿来说这就是读书的最初入口。 松居直先生谈到对图画的要求时说:“我选择的标准是他的画能不能讲故事。他光会画情节是不够的,必须能够理解情节,另外还要跟故事的背景联系起来。”所以,绘本中的图画首先应具备讲述性,必须能够表现图书的主题、内容和细节,富有艺术表现力且有丰富的细节等待孩子去发现,并能够和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连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起孩子的共鸣。绘本里的图画不能视为独立的绘画艺术,它不能让孩子仅停留在欣赏绘画的地步,它要使孩子以画为线索进入和创造另外一个立体的世界。“不需要文字,图画就可以讲故事”的能力,是绘本对“图”的基本要求。

绘本还强调画面的连贯,即画与画之间的衔接、连续,在规定的几十页内,画面要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映像,它起着推进故事、将读者带入情节发展中的作用。另外,绘画要能表情丰富地讲故事、生动地展开情节,还必须具有动感和节奏。

美国凯迪克奖和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是世界权威的绘本大奖。我们可以从它们评选优秀绘本的标准来进一步了解绘本对“图”的要求。凯迪克奖有如下基本的标准:是否使用优秀的艺技巧?图画是否能够巧妙地呈现此书的故事、主题或概念?图画的风格是否非常适合此书的故事、主题或概念?透过图画,是否能完整传递出书中的故事情节、角色、气氛与信息?凯特·林纳威奖标准是:图画选择的媒体材料是否恰当?画家的个人风格是否有创意而且独特?风格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整本书的画风是否一致?

至于绘本中的图文关系,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表述。松居直先生在《我的绘本论》中有一个形象的表述为“文×图”,而不是“文+图”这个乘号表明了绘本中图文的内在关系,首先,绘画的画法、风格等要根据故事或讲述内容的要求来选择,要服务于内容,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要求,也就是说它们的结合是互相协调、水乳交融、和谐的关系;再者,图文还具有相互补充、映照甚至反衬的关系。从封面到环衬、扉页、正文、封底,图画和文字的搭配关系都要符合“美”或“艺术”的要求,关注细节,并且有助于主题和内容的表达。


《东方娃娃》杂志社资深绘本编辑龚慧瑛认为“好的绘本是一个完美的姻缘”好的绘本是一文字与图画相结合的艺术品。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说“:一本绘本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对于图文关,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的评选标准是:排版上图文整合程度如何?图文是否彼此呼应?图是否有利于解释文或者只是装饰作用?书中要有传达的信息,图画是否正确且清晰?尽管绘本的关键在于创造性的文图配合,但作为物质形态,书关系到大小、开本、纸张、形状、轻重、装订、印刷、装帧等诸多问题,所以,要从文、图、制作等综合的角度来考察绘本的特点,也就是对于整体制作艺术性要求,让孩子真正从中感受到书的魅力。还是以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的标准为例:格式(字体、字型、间距)适当与否?格式有助于集中(还是分散)读者注意力?书的尺寸是否适当?封面扉页、书名的作用如何?视觉印象上看图书是否带给读者新体验?或者能反映读者既有的体验?视觉艺术的品质如何?带给读者的整体印象如何?

所以,从绘本包含的元素和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来看,绘本是用创造性的方法把语言和绘画这两艺术以特定的形式综合在一起形象地表现为书这种独特的物质形式。 二、作为儿童文学的绘本与作为知识性读物的绘本

绘本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且几乎是低幼(儿童)文学的代名词,那么文学性也必然是绘本的内在要求。美国儿童文学批评家台贝卡·丁·卢肯斯指出:“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区别是在程度上,而不是在本质上。文学是以语言为材料或媒介的艺术。离开语言、文字、文学这几个关键词,绘本也就无从谈起。绘本文字文学性应该体现出其艺术的想象性、情感性人文关怀,同时还应该具备审美性与愉悦性的功能。

依据绘本价值的功能性,可以简单地把绘本划分为知识性绘本和文学性绘本。但有时二者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在一本绘本里往往是知识性与文学性兼具的。无论作为文学读物的绘本还是知识性读物的绘本,都不能离开儿童来考察它们的特性和要求。“评审团必须以儿童的理解力为前提考虑该书是否有杰出的表现。这是美国凯迪克奖评审绘本的一条重要标准。接受美学的观点认为:创作乃是一种对话。也就是说,一个作品,在作者立意创作、选材时,读者的形象就已经出现了,并且一直伴随着作者,参与文本的创造。我们在绘本中应该能发现“孩子”,都能察觉作者为孩子留的若干扇“门”,绘本的题材、主题、结构、语言、表现形式等都综合体现了儿童这个隐形读者的存在,其欣赏能力、趣味都在作品中体现出来了。儿童读物的创作乃是一种先有读者对象的创作。对儿童的了解程度、能不能将儿童的能力和兴趣要求准确地反映到作品里,就会影响儿童能否进入作品。这正是绘本是否能够从孩子内心得到认同的真正原因。因为绘本具备如下适合孩子的特性:主题明确突出,孩子易于理解;语言浅显精练,生动活泼,符合其年龄特点;结构单纯,情节有趣,想象丰富;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适合儿童特点;描写游戏、反映游戏、引导孩子游戏,具有游戏;快乐性,能够带给孩子快乐(这一点一直被松居直所强调,他认为,快乐对于儿童阅读的重要性超过其他所有的功能);非功利性和潜移默化性;健康向上、品位上乘的审美艺术;绘本的“理想主义”色彩(“真正的艺术就是对价值观念至诚的追求„„正是对于善良的崇敬之感,才使得儿童文学成为一种希望的文学„„”) 三、现代意义的绘本诞生和发展历程

现代意义的绘本诞生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人本主义的观念兴起及由此带来的儿童的发现、新的儿童观的产生有必然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整个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或绘本,都是这些观念的结果。

17世纪中叶,夸美纽斯和伊拉斯谟等人的看法代表了新的儿童观的产生。1658年夸美纽斯所编写的《世界图绘》(Orbis SensualiumPictus)一书在纽伦堡出版,是西方世界第一本有插画的儿童书。他们的观念在18世纪卢梭的时代得到极大的发展。儿童的发现与新的儿童观的产生直接导致了现代意义的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为儿童的文学,现代意义的绘本也是真正意义的“为儿童的绘本”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代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HZ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