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与传统文化》,欢迎阅读!
感悟中医与传统文化
系别:国医学院 专业:中医学 姓名:景选龙 班级:2010160502 学号:104160530073
中医是什么?是中国传统医学。传统文化是什么?是先祖所创造,一代代传承的基业。古医籍的散轶,传统的流失,今天的中医已经失去去本来的面目。现代医学的发展与传统医学有重重矛盾,那如何调节之间的矛盾,正确认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那还得从传统说起。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随着时光的穿梭,有沧海桑田的巨变的东西,有变化微小的东西,也有不变的东西,不变的东西正是调和传统与现代的金钥匙。不变的是什么?是道!道者,宇宙自然规律也!不管人怎么变,不变的是人的脏腑组织,是人的生理。不管自然怎么变,不变的是,阴阳、五行、六气、七星、月亮、太阳。不管文化怎么变,都在《易经》之内。道之大,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现代医学的研究方向是往小的变化看,重视微观;中医的思路是法于自然,以外测内,以大测小,大小始终贯穿,也就是阴阳。孔子云:吾道一以贯之。就是这个道理。故而,孔子的认知处世方式是几千年来的楷模。
中医和现代医学是两个思维模式,两者的有些认识虽有交叉,但不可能完全结合。中医的精髓在传统,西医的精髓在西方,在科学。科学是不能解释完万事万物的。中国传统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思维模式,西方的思维模式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方式。所以中西医结合的时间还未到,只要西医合二为一的思想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中西医才能结合,中医已经存在了几千年,是成熟的医学体系,西医还在幼年时期,但很出类拔萃。所以有很多人对中西医进行探索,尝试找结合,但一百多年了,取得的成果很微弱。科学与传统之间有没有矛盾?答案是肯定的,科学一词何时出现?难道科学出现后都是科学?科学出现之前都不是科学?当然不是,不能没见过,就说不存在,不能解释,就说是伪科学。科学一词从西方而来,所以最适合于西方的思想。
传统文化的范围很大的,中医只是其中一个分支,也就是源与流的问题,四大国术、中国的所有文字、词语、传统节日等属于传统的东西相互印证着这个文化的繁荣多彩。源在哪里?在道,在气,阴阳、五行、六气、七星、月亮、太阳,也就是宇宙自然律,找到源,就找到解读中医的方法。《易经》是打开宇宙自然规律的钥匙,并非一人一时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易,既简单又难;中医也如此。古人常说天圆地方,今人说错了,到底错了没?没错。今人不能潜心学习,就说古人错了,太荒唐了。古人不能亲口告今人,今人应当以意会古人。也就是多看书,多看古书,文字古朴的书。文字的变化,让现代人很难弄明白古人的意思。经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所以天地彰阴阳道,天为阳,地为阴;在人,头为阳(圆),脚为阴(方);做人,其外为阳(圆),其内为阴(方),也就是做人其外要圆通(不能圆滑),才能左右逢源,其内要有准则,以制外圆,阴阳之道自然在其中。中医说左肝右肺,西医说,连基本的解剖位置也不知道,是伪科学,是吗?西医是科学,能解释左肝右肺吗?不能。中医之肝肺,已非其肉眼看到的组织和位置,是其物质功能的概括。左为阳,主升;右为阴,主降,所以肝升肺降,升降平衡(动态平衡),人体健康,此亦为阴阳之道。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很多,在此不再赘述。
凡智慧之人,必懂阴阳之道。中医是智慧的学问,传统文化是智慧的文化。需要学会中医,必须从传统文化着手,从不变的东西着手,只要弄懂气,阴阳、五行、六气、七星、月亮、太阳等不变东西,古人看起来繁杂的道理、著述,也就不会那么艰涩难懂了。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潜心学习,一定有收获。以上所述,仅为个人感言。
附:自我体质分析
我认为我的体质是属于阴虚型,主要为阴平体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 1.阴面皮质生发不足,表现为骨架突出,肌肉不饱满、有白发、小便后易打激灵等症状;阳面皮层相对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易发生皮肤病、颈肩腰腿痛。
2.五官端正,身体挺拔。
3.毛发不旺盛,皮肤略有干燥,易生皱纹。
4.对外界反应敏感,易沟通,行为灵活,应变力强,目的性强。身体运动方面:动作协调、行动反应敏捷;在智力方面:耳聪目明,易接受新事物,做事有条不紊,有始有终;在为人处事方面:目的性强,做事不拖泥带水,行为果断。
5.生长快、根基浅,实力欠缺,身体偏瘦。
6.生活态度积极、勤奋,能很好地处理好日常工作和生活。但不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见异思迁、喜新厌旧、不择手段等。
7.对获得的名誉和地位不骄傲,做好自我最重要。
综上所述,我的体质单薄,不宜过于外散,如参加剧烈的运动、献血等;宜内敛,如修身养性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C6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