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民族性体现

2023-12-06 01:3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民族性体现》,欢迎阅读!
书籍装帧,民族性,体现,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民族性体现

作者:丁毅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1

要:书籍及其装帧的性质和形式决定了书籍的文化性和艺术性。装帧设计在近两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给社会和人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促进了人们的信息传达,刺激了思想的沟通和交流,也同时形成了一种新的视觉艺术和视觉文化。如今,中国一部分装帧设计家开始在注重本国民族化、传统化精神的前提下,重塑新形态的书籍,把民族精神元素融入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之中。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设计传统,有效的利用本土的文化资源,同时有选择的借鉴外文化的优秀质素,继而创作出民族性和时代性俱佳的作品,是摆在每一个书籍装帧艺术设计者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书籍装帧设计;民族性;体现和表达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1-0122-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文化逐渐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使得世界各国的优秀资源、文化能够得到前所未有的融合,呈现出一种大融合的发展趋势。但是在这种大融合的发展之下,越来越多的艺术逐渐的失去的其最本质的特征,即民族性特征,而是表现出了世界范围内所共有的一些艺术特征。艺术界中有一句名言,叫做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里的世界性和民族性是一个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个性存于共性之中,共性也被个性所表现。作为中国的文化艺术来说,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文化财富,能够给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以极大的启示和借鉴,同时,要想让我们的艺术作品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对于民族性和坚持和体现,也是唯一的一个渠道。具体到书籍装帧艺术来说,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设计传统,有效的利用本土的文化资源,同时有选择的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质素,继而创作出民族性和时代性俱佳的作品,是摆在每一个书籍装帧艺术设计者的重要问题。 一、充分利用民族性的设计素材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文化大国,在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类和文化资源,将这些资源合理的运用到现代的书籍装帧设计中,对于书籍装帧设计本身和民族性的传承,都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具体来说,中国传统的图案,从新石器的人面彩陶鱼纹盆算起,直到今天,伴随了整个中国民族的发展历史。几千年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以民间谚语或民间故事为题材,借助比兴、象征、寓意、暗示等手法,在陶瓷、壁画、石刻、脸谱中,创造出了众多具有浓郁国风情的图案。这些图案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具有了深层的精神象征,体现着传统图形的人文价值,所以成为了今天书籍装帧设计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泉,很多设计师都有过成功的体验。张卫设计的《寓言十家》,就是借助了民间剪纸的原型,配以浓重的民间色彩,使之洋溢着浓郁的民间色彩。鲁迅先生的书籍装帧设计中,经常使用汉代画像石的图案,吕敬人才偏爱中国传统纹样的使用。这些古代先贤留下的文化遗产,在今天的书籍设计中得到了运用,正是一种华民族审美精神的体现,和新鲜的中国韵味的表达。 二、充分表达出民族情感

作为书籍装帧的设计者来说,就是要在给读者带来新的视觉感受和知识体验的同时,唤醒其内心潜在的情感意识,产生一种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这也是包含书籍装帧艺术内的所有艺术创作的最终归宿。首先是对色彩的使用,一个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必须要具有良好的用色,能够让读者在第一时间里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愉悦感。在色彩的使用下,各个视觉要素和和谐统一,起到互相衬托和互相深化的作用。比如《小红人的故事》一书的设计,在色彩运用方面,选用了中国人最为喜欢的红色,因为红色在中国代表着喜庆和祥和。书籍封面间,则是一个中国剪纸艺术中的小人的形象,同样也是红色,统一中有变化,给人一种亲切又新颖的感觉。这种运用首先在读者的民族心理上就产生了一种认同感,自然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鲁迅的先生的文集《呐喊》。采用了赭石的颜色,充分表现出了历史的和鲁迅先生本身的厚重的博大,同时封面右半边是不规则的土黄色,又在平稳中增添了一丝活力。所以说色彩是有性格的,同样色彩也是具有着不同的民族情感表现的。

其次是要使图像编导时空化,表现民族特有的情感。书籍的装帧设计,其本质上就是要自觉地增加一些涉及信息,让这种文化信息,跨越千年的长河,重现在读者面前,以便于不同时期读者接受的形态出现,这也是一种书籍形态的再创造,充给读者一种视觉享受和阅读下去的诱导。如《北京民间生活百图》的设计,采用了中国古代的线状版式,主色是古典的红色,中间是一张图画,图上用传统的手法汇出了北京百姓的各色行当,细致入微,让读者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对于传统艺术的重新审视,很好的传递出了民族的情感。 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融合

书籍装帧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文化发展全球化和多元化的今天,书籍装帧艺术的民族化也自然会受到削弱。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一个客观的现实。从上个世纪60年年代开始,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艺术家开始了对于民族性表达的关注,到今天已经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今天,除了坚持民族素材的使用和民族情感的表达之外,还要注重这种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融合。时代性和民族性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完整统一体。因此在进行具体设计中,没有必要也不能够因为追求民族性而忽略时代性,时代性忽略了,民族性的表达也就无从谈起。可见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依存的。上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将日本的书装艺术和一些欧洲的绘画介绍到中国,大大丰富了本民族的艺术创作,正如他自己所言,至于手法和构图,不必问是国风还是西洋风,只要观众能看得懂。近年来,中国一批优秀的书籍装设计者,善于从民族素材中汲取其中的精华,然后用现代的设计手法予以展示和运用,不但彰显了民族精神,还能够为更多的现代人所接受,体现出了一种时代性和民族性的融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的文化发展趋势,中国的书籍装帧艺术学习民间的传统艺术,从中吸吮养料,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创造性地闯出有自己独特的设计艺术,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延其、从而传其,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髓,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传统符号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书籍装帧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参考文献:

[1]吕敬人,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M],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 [2]杨永德,中国古代书籍装帧[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潘小庆,书籍装帧[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 [4]刘丰杰,现代装帧艺术[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BT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