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2022-08-21 03:4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欢迎阅读!
思考题,课后,中国,批评,答案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哲学和美学;哲学和美学;系统的具体的文学理论批评。

2文学--人心---治道”的“诗教”公式,注重于阐述文艺和现实、文艺和时代的关系,并明确提出了美刺讽谏说。

3、摆脱了儒家经学附庸的地位,开始重视文学本身的创作和审美特征,注意对文学艺术

技巧研究,侧重于探讨文学的内部规律。 4《礼记?乐记》《毛诗序》 5、丽以则;丽以淫。 6、桓谭、王充 7、真善美相结合 二、解释概念:

1、马迁提出的。他认为许多著作家都是由于遭遇不幸,受到社会的迫害或压制,有“道”难通,有志难申,为了表达自己的意见,抒发心中怨愤,以流传后世,才书立说的。“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深刻揭示了文艺创作的动因问题,它是作者由于某种原因,心中的思想感情如骨在喉,不吐不快的表现。后来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是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毛诗序》最早提出的。所谓“风、雅、颂”《毛诗序》认为风,从地域上讲是属于某一个诸侯国家的;而雅,则是属于整个周王朝的。风,在内容上是以某个人的事来表现其所属

国家的风尚的;雅,则是讲整个周王朝王政废兴的,不过政有小大,故有小


雅大雅之别。颂,是歌颂盛德而告之神明的。“赋、比、兴”《毛诗序》没有解释,但汉人有解释,郑众说:“比者,比方于物”“兴者,托事于物”;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感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取善事以喻劝之。”郑众从

表现手法来解释,郑玄从儒家的美刺观来解释;前者侧重形式,后者侧重内容。皆可视为汉人

对“赋、比、兴”的认识。

3、这是王充重要的美学思想。《论衡?对作篇》说:“是故《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实,虚妄之言胜真美也。”王充认为一切文章和著作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坚决反对荒诞不经的虚妄之作。王充对文学真实虽有所认识,如《艺增》中对《诗经》的虚构和夸张的正确分析,但还没有完全将科学真实和艺术真实区分开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9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