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校园与教室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欢迎阅读!

校园与教室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张浩阅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5年第1期
张浩阅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最为关注的内容。学校因素的影响是学生成长中影响最主要的,而在教育中,最高的境界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性”教育[1]。那么,校园与教室环境便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直接影响的教育内容,对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探析了学校校园与教室的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别从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为建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学校环境提供思路。
关键词:学校环境;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3-0157-01
收稿日期:2015-01-14
作者简介:张浩阅(1992-),男,山东荣成人,本科,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一、校园与教室环境及其重要性概述
1.校园与教室环境。校园与教室环境有物质环境包括校园与教室的美化与绿化以及活动场地,同时也是指校园建筑、教室色彩、课桌椅摆设、教室光线和教学环境和教室布置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一般包括文化制度、校园文化风气、师生关系、教室学习氛围。
2.校园环境的优劣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孟母三迁”就是最好的例子,通常所说的学校就是一个“大熔炉”说的就是学校与教室的环境对学生的教育与熏陶作用。而学生在教室中度过的时间又是最多的[2]。因此,对于教室环境的布置就显得非常重要,注重环境布置的创新性,营造一个科学的育人环境,让教室“会说话”,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校园与教室物质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校园的物质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富有创新的校园自然环境,良好的公共设施,整洁干净的校园以及足够的活动场地,学校雕塑,艺术作品,以及校园内的花园、小桥、荷花池塘、果园树木等,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劳累的时候因为环境而让自己如同置身于舒适的大自然中,消除了紧张,并且学生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有助于自己身心的放松与灵感的激发,最直接的亲身感受。
2.教室的物质环境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教室环境的美化与设计中对于教室光线、色彩以及地面、课桌椅的摆设的环境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如日光灯的照射和太阳光反射到教室的自然光的舒畅柔和度,白天应
该采用自然光,靠南的窗户挂窗帘,这样的环境对于学生的视力保护、学生不容易犯困并且可以提高学生与教师的上课热情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样教室内部色彩,如天花板一般是浅色系,最好是白色,这样干净舒服,还可以使得教室的反光更强,消除视力疲劳;课桌的桌面冷色,以及洁白干净,能让学生产生冷静和清爽的感觉,可以安静地学习,烦躁的情绪就会大大降低;地面的厚重、安全的感觉和课桌椅的摆设,座位排列的空间形式体现的次序感、各种装饰物品的摆设井然有序等。这样的教室环境,学生愿意学,教师愿意教,这样的师生互动积极性都会得到增强,心情愉悦,坐在这样的教室里,90%以上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且学习累了,教室的环境给自己是一种美的熏陶的环境,一个自然宁静的氛围的营造[3]。
三、校园与教室人文环境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1.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可靠保证。例如:哈佛大学图书馆4点钟就有人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氛围直接影响着一起学习的同学,这样的学习环境,每个人都会热爱学习,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帮助,同时也使得学生体会时间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重要性,自己主动去学习,愿意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同时充分发挥校园墙报、标语、板报、宣传栏的宣传、鼓励的作用,一些好人好事、先进事迹。
2.和谐的教室人文环境营造有助于为个体全面发展提供最佳的心理环境。教师的环境布置过程其实就是人文环境的创设,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教室布置过程就可以完美地将教育渗透其中。精心地布置教室,教师只是参与期间的指导者,布置完之后,师生之间是一个思维与想法的碰撞,师生之间得到了交流并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宁静优雅、干净温馨、全班同学思想汇集的教室,无形中让学生保持地面整洁、窗明几净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学生有一个好的道德修养。
四、结论
良好的校园环境、适宜的教室气氛、理想温馨的环境以及师生环境的营造等能够使得学生在一个愉悦的情境下学习与生活,避免因为学习的压力而产生压抑的心情,影响学习效率。因为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很累的事情,精神上的疲劳比身体上更让人难以排解,如果让人在令人厌倦的环境下学习,真的会使得学生不良的情绪,难以调节。这样的设置反而失去了美感,失去了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营造良好的校园与教室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也真正能做到“润心细无声”之效,和“随环境潜入心灵”的“潜移默化”之目的。因此,美的校园环境的创建,以及和谐有价值的教室环境的布置,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发挥环境的积极影响,无形中达到了育人的作用并实现了最高境界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高平.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2):76-80.
[2]俞国良.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7).
[3]姚本先.浅谈室内色彩的设计原则[J].广东建材,2007(5).
(责任编辑:王兰爽)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