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育儿经验-告诉孩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2022-08-23 10:50: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父母育儿经验-告诉孩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欢迎阅读!
有所为有所不为,育儿,父母,告诉,经验
父母育儿经验-告诉孩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是听这位家长说,我还真不知道现在的小学生如此自立、如此懂得自我保护?其实小学生也是一个小社会小学阶段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前奏,所以,如何引导小学生为人处事,对于家长来说,是很重要的,而且不容忽视。这不,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小学女生就做出了意想不到的举动——聚众斗殴。让我们来听听她妈妈的叙述——

孩子非认干哥干姐怎么办?

静儿妈妈:

有一天,学校和派出所的人不约而同地给我打来电话,说是我上小学的女儿和别人聚众斗殴,打伤了别人,这使我百思不得其解,她弱不禁风的,怎么会‘聚众斗殴’?

等我赶到医院一看,情况属实,我给人家道了歉,赔了医疗费。我一问女儿,才知道其中的缘由。原来现在中小学学生非常流行认干哥干姐就是低年级的学生找高年级的学生去认。女儿说他们认干哥干姐的目的,一是平时有玩耍的伙伴,二是如果自己遇到什么难解的事情请干哥干姐来帮忙。

这次就是女儿受到一名初中学生的恶语侮辱,她为了报复,人托人,请来了高中干哥干,就这样小学生之间的小矛盾演化升级为初中高中生之间的战争。据了解,我女儿认的那些干哥干姐,大多是学习差、纪律差、品德差的学生。

我严厉管教女儿,不让她再去认干亲,并且和过去的那些干哥干姐一刀两断,女儿和我发生了激烈的对抗,还继续和那些人来往,这让我十分着急,不知该怎样教育她,请大家帮帮忙。

嘉宾观点

小学生为什么会认干哥干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解释:

第一,这是一种关系学技巧,可以缔结同伴关系,因为独生子女缺乏兄弟姐妹的接触,但他们渴望这种比普通朋友关系更深的亲情关系,他们希望有人陪他玩,渴望被保护哥干姐刚好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第二,这是一股流行风,孩子们有很强的从众心理,认为自己也不能落伍,觉得有干哥干罩着,是一件很酷很有面子的事。

第三,渴望接纳,寻求安全感。这类孩子一般跟父母的沟通都不太有效,他们会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渴望理解,渴望平等对话,渴望心灵的关爱,但在家长那里找不到,只能从伙伴


那里寻找所谓的安全感。

所以我给家长的建议是:

第一,正确对待。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要,要善待孩子的干哥干姐,不要贬低他们,贬低他们实际上就是在贬低你的孩子;

第二,友好沟通。要多跟孩子平等沟通,做孩子的朋友,了解她内心的感受和需求,营建一个非常好的家庭氛围,无条件地接纳和关爱孩子,要积极引导。如果强行让孩子和干哥干断绝关系,很有可能会把孩子越推越远,继而,拒绝家长的帮助和指导,应告诉孩子做事的底线,正确引导孩子;

第三,明确约定: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家长完全可以跟孩子达协议,比如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如果做了不可以做的事情要受到惩罚,真正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当然如果家长自觉无法判断和处理的情况下,可以寻求一些专业咨询机构求得帮助。 给孩子的建议:

第一,交朋友和学习都是你自己的事情,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朋友就像你的一面镜子,可以照到你的优点和缺点,要发扬优点改进缺点,多学习他人身上的闪光点。

第二,爸妈都是爱你的,不要为了跟爸妈斗气而耽误了自己的学业,甚至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那将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情。

第三,自己心中要有一个价值观,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等你大学毕业,掌握了很多知识,有了很好的人脉关系,你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父母观点

不能一棍子打死

现在的校园状况的确令人担忧啊!我觉得孩子们之间的这种自发行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至少对于那些弱小的频繁遭遇凌辱欺侮的孩子来说,是一种保护。另外也能促进孩子们之间的团结精神,对他们将来立足社会与人交往等有一定意义。所以,对这种现象不能一棍子打死。

作为家长和老师,应力求客观公允地去看待这些孩子们及其行为,多加引导和帮助,而不是斥责和歧视。虽说那些干哥干姐大多学习纪律各方面比较差,但并不能说他们坏。说实在话,他们走到这一步,也非他们本愿,其中家长老师也存在失职之处。我这么说,并不是赞成他们拉帮结派打群架,而是想告诉长辈们,需要尊重孩子们个性,设身处地去为他们着想,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以你为朋友,而不是平时坐视不管,对孩子不闻不问,出事情了才忙着斥责处理,致使他们在心理上离你越来越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1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