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欢迎阅读!
![注重,传授,转向,全面,知识](/static/wddqxz/img/rand/big_119.jpg)
读《新课程实验与研究》的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几项转向
姚集中学 周小玲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们面前展开,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广大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教师本身的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在面临型新课程改革是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接受各种教师培训外,还应该根据新课程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 一. 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回顾20世纪以来教学所走过的路,大体沿着:“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的发展轨迹。当代教学应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的功效。
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过多地注重接受式学习,而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使探究性学习如观察,实践,调查,实验等在教学中处于被忽略的地位。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信息调查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之后的课堂中,学生活动多了,几乎堂堂都是在探究问题中归纳总结出知识要点,学生能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能亲身体验全过程,同时,他们也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更显著的是用实际行动来接受了情感教育。
一. 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的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新课程还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的学习不仅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嘴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性目标,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而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接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看教师怎样教。要摆正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教师要改变填鸭灌输,一讲到底,强制死记,机械训练的现状,创设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情景,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珠联璧合,形成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共同发展;要以教学内容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以教发导学法,使教学内容与学法指导有机结合。这就要求当好导演,培养学生的探索欲,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对所谓的标准答案发表独特见解,提出异议,引导学生从重知识获取转变
为重知识运用,从重知识答案的得出转变为研究方法的创新,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从而培养他们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博学多才,授之以渔,精心提炼一杯水给学生,而且还要把学生带到河边去舀水,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打取井水,真正落实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就要求教师改变那种新授课满堂灌,复习课炒成陈饭,练习课题海战,讲评课对答案的传统模式。鉴定坚定树立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三.从注重教学结果转向注重教学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的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质量。如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甚至让学生一开始就做变式题,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我们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每次都应认真设计实验过程,分析比较学生的实验步骤,在注重过程的时间探究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探究的重要价值所在。
四.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教学模式 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种加工厂般的学生生产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
正如世界上寻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尽最大可能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方案,这样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可。
五.从教师权威的传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流与对话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位置,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加之激烈的升学竞争,更加导致师生矛盾加剧,造成了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形成情感对立。这种状态下的教学,势必事倍功半。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有传统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参与者和合作者,由传统教学的支配者,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挥着由学生个性发展的教授者转变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张扬的促进者。一句话,教师应真正成为师生关系中平等的首席。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互相构件,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叫王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图线,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叫王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分起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也是未来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六.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师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唯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拔的精英主义功能倾向。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式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真正的价值应该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v3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