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2023-01-17 03:15: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望湖楼,二十七日,古诗,教学设计,六月
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优秀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②能用“ 知诗人,解诗意,悟诗境〞的方法读懂诗,理解诗意思。 ③体会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豪迈奔放的诗词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揭题

1(1)有这么一句俗语:六月天,娃娃脸。你知道是说什么的吗? (六月的天气变化无常)

(2)今天我们要来看看古人是怎么来描写这种奇怪的天气现象的。读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谁给我们带来的?你了解他吗,知道他什么? 2、简介

苏轼: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合称“ 三苏〞,都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妹苏小妹也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诗词豪健清爽,独具一格。

3、你从课题中读到了什么?

(明确:课题交代了时间、地点。一个“ 醉〞字透露可能喝酒了,是似醉非醉的状态下创作的。)

二、通过朗读,整体感知( ) 1、自由朗读诗,划出节奏: 2、指名学生划出节奏。

黑云乌云吗?(快、奇、来势凶猛)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这样的乌云



?(乌云翻滚、风起云涌、乌云密布、乌云滚滚……) (3)你还在哪些诗中见过这样的云?(黑云压城城欲摧……) (4)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句话。 6学习第二句

(1)云的来势凶猛,雨也绝不温柔,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了? (2)跳珠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乱入船是什么意思?

(3)指导看图,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这样的雨?(大、猛、淘气……)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见过的最大的或最有特色的雨?

(4)这样的雨一直留在苏轼的脑海里,15年后当苏轼故地重游时依然在思念这样的雨。(出示: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5)让我们记住这样的雨,齐读第二句。 7、结合插图,用同样的方法自学三、四两句 (1)学生自学 (2)提问考察

当我们沉浸在白雨跳珠的美景中时,这淘气的雨却好像有意躲着人们,转眼间就不见了。哪个字写出了这样变化的快?()此时此刻呈现给游人的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两句表达的内容?这样的景色可以用题目中的哪一个字概括? 四、感受诗意境美( )

①这首诗描写了西湖什么景色?(西湖夏天一场雨的过程) ②这场雨下得怎么样?(快且大)

③哪里可以看出来啊?(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④你觉得诗句写得美吗,为什么?

(有声:翻墨,跳珠,风来。有色:黑云,墨,白雨。有动感:翻,跳,卷,

1


吹。比喻形象生动:黑云像翻墨,白雨如跳珠,水似天。刻画出了夏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⑤一起朗读,读出诗的美! 五、古诗积累,形成共鸣

1、苏轼六月二十四日在西湖一口气写下来五首诗,本文只是其中的一首。 2、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西湖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这样的景色吸引了你吗?此时你认为题目中的“ 醉〞可以怎么理解呢?(陶醉、沉醉) 为什么可以这样理解?(诗人被西湖雨后的美丽景色陶醉了) 3、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4、在这些诗里你读出了怎样的一个诗人?(豁达、豪放) 5、齐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6、小结

诗人在西湖望湖楼上边喝酒边欣赏西湖的景色,结果被西湖一场急雨后美丽的景色陶醉了,写下了这首诗,诗人被陶醉了,今天你们也被陶醉了没有呢?(陶醉)

第二年,苏轼又来到望湖楼边饮酒观景,再次领略了西湖晴雨变幻的美景,他兴奋地把这一切又写了下来。看!就是这首诗(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揭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并齐读课题) 2、介绍背景。欣赏范读。 二、初读指导。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2)指名画出停顿。(3)自读古诗,读正确。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 四步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课堂交流。

1、释诗题:(写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写的诗。)

2、知诗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 三苏〞。 3、明诗意:

(1)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云怎样?雨怎样?风怎样?水怎样? (3)理解全诗。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4、悟诗情:

(1)创设情境:假设你来到西湖边的望湖楼上,看见了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你会怎么诵读? (2)指名朗读,体会情感。 5、有感情地背诵诗句。

6、小结。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的? 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pC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