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感受》,欢迎阅读!
![倾听,内心,学会,感受,孩子](/static/wddqxz/img/rand/big_131.jpg)
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感受
有些父母总是把长大了的孩子仍当小孩看待,不尊重他们的成长感和独立性。不兴许孩子拥有自己的秘密,充当侦探角色,搞得孩子既无安全感,又容易使代沟从此滋生。
当然,父母这样做,本意都是为了孩子着想,只是这种“父母心”如果不为孩子所认同,就会成为套在儿女头上的紧箍咒。当孩子与父母意见相左而有某种强烈的感受时,父母不应以供养者的姿态来禁止孩子说话。相反,应该鼓励孩子尽量抒发心中的不满。在这时候,
父母应该坐下来,细心倾听孩子心中的不满,包括对父母不满的感受。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孩子有错时,逼迫向父母道歉,比如:“妈妈辛苦苦苦将你养大,你竟然说出这样不孝的话,快向妈妈说声对不起!”爸爸许多时候也会用上述强迫性的口吻要求孩子向妈妈认错。而父母感到抑郁、烦恼、愤怒时,不可能总是以冷静的态度和最好的方式对待孩子,有时对孩子怒吼也在所难免。然而,父母向孩子大发脾气或吼叫,事后大多会感到非常难过。
我曾在《家庭》杂志上读到过一篇署名为曹巍所写的文章。她在文中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在一个闷热的下午,她浑身是汗地骑着自行车在人流车流中艰难地行进。女儿坐在她的车后,向她讲着在班里与同学闹别扭的事,劳累疲惫、心里正烦的她毫无反应地听着。
渐渐地,女儿的声音弱了下来。突然,她小声说:“妈妈,我差点儿忘了,老师让买一盒橡皮泥。”曹女士不耐烦地说:“早干嘛去了,刚才路过文具店为什么不说!”谁知当她极不情愿地带着孩子返回文具店时,女儿竟然气鼓鼓地自己跳下车,恨恨地说:“不买了,回家!”说完,头也不回地径直往家走。
一进家门,曹女士就冲到女儿面前质问她为什么这么不听话。女儿眼泪汪汪地望着她说:“妈妈,你知道吗,我们小孩儿也很可怜!”曹女士一下子愣住了,像遭到重重的一击。女儿的小脸通红,哽咽着:“妈妈,你们大人心烦的时候,可以对我们小孩儿发火;我们小孩儿心烦的时候,找谁发火呢?你知不知道,我们有时也很难受……”孩子的话使曹女士的内心长时间无法平静下来。
曹女士说,我们曾经也是孩子,也曾因为父母拒绝了我们的正当要求,因为一次误解而遭斥责……这种伤害往往留下难以抚平的伤痕,有时甚至会伴随我们一生。今天,做了母亲的我,却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和烦恼而把不良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全然不顾孩子的心理变化和承受能力。
“我们小孩儿也很可怜”,这句话使曹女士猛醒,她知道,自己粗暴的态度已经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望子成龙的殷殷期望、缺乏兄弟姐妹的亲情沟
通、繁重的学习压力……他们太需要心的交流和沟通。许多家长常常忽视了这一点,而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只看重每次考试的分数,却不知道这样做会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所以,许多的孩子便变得不愿和父母说话。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又怎么不会和父母产生代沟,又怎么不会心生隔膜呢?
从这以后,曹女士就开始有意识地给自己的心灵留出一块空间,让它去盛纳孩子的喜怒哀乐。她知道不仅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孩子,更应该悉心去体味孩子那一颗渴望得到理解的心。
从此,她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密切,代沟这堵墙在她们的身上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有人说,教育就是不断消除误解的过程。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我们都应学会倾听,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