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育的三种类型(教育制度资料)

2023-03-12 09:0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世界教育的三种类型(教育制度资料)》,欢迎阅读!
教育,类型,制度,资料,世界


原文载于:《少年儿童研究2000年第10

美国式的教育重视如何发挥学生个人的能力,它不重视学生的成绩,不以成绩区分胜者和败者。中国的教育特色是重视提高所有学生的成绩,因此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是相对评价,谁比谁优秀、谁胜谁败成为评价的关键,于是中国的教育与试卷考试便形成了难以割舍的关系。

世界教育的三种类型

/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所长 千石保 /胡霞 中国教育的位置

中国的教育和美国的教育基本构成两个极端,日本和韩国则处于二者之间,左右徘徊,尝试着各种改革。

为了从总体把握中国教育的位置,先看看各国教育的现状。世界的教育大致可分为美国型、中国型、日韩型,各国虽有各自的特征,但大多不过是这几种类型的变身。

美国的特色是重视如何发挥学生个人的能力,中国的特色是重视提高所有学生的成绩。美国式的教育不重视学生的成绩,不以成绩区分胜者和败者,因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个人能力的培养。

将美国模式看作对能力的绝对评价,中国模式则是相对评价,谁比谁优秀,谁胜谁败成为评价的关键,即采用相对竞争原理。

由这种教育理念引导的教育,在具体实施当中便产生出各种差别。美国模式的教育不以成绩决定胜者和败者,所以不提倡试卷考试,不以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来决定谁对谁错。 中国的教育理念则不同,为了了解谁比谁优秀就需要区分同一问题的正解者和误解者,于是与试卷考试便形成了难以割舍的关系,这应该说是中国教育负的一面。 事实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以及可称为高中生诺贝尔奖的世界科学技术大会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 的金奖几乎都被美国人独占,这大概就是因为美国模式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孩子们的擅长才能的结果。

当然,胜者败者原理的优点不可忽视,所有的竞争参加者朝着高水平拼命竞争,力求取胜,其结果带来多数国民具有高水准的教育程度,社会秩序和生产率相应提高。

中国的教育水平很高,除去边远山区,可谓处于世界最高峰。与此相比,美国的教育平很低,只会加法不会乘除计算的美国人随处可见。

打个比方,买了80美元的东西,交给售货员一张100美元的纸币,多半情况下,售货




员先将售出的东西放在面前,嘴里念叨着“80美金,然后将一张10 美元的纸币放在货物上,“90 美金,再放上一张10美元的纸币,“100美金,如此计算。也就是说,售货员找零钱时是用加法计算。

我曾在美国的工厂里看到工人用加法清点仓库货物的情况,好像是每数一遍结果都不一样,工人累得满头大汗。本来只需数一下横排有几个竖排有几个,然后相乘结果马上就出来了,可看着好像只会加法的工人清点货物的窘相不免让人觉得好笑。在计算机发达、IT命的今天,也许不再会有这样的仓库管理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不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在中国也许见不到这样的情况,因为连幼儿园的孩子都会简单的加减运算,初一就在学习三元一次方程了。不过中国的学校往往在进行日常生活中毫无用处的教育因为教育的重心放在了谁胜谁负上。有趣的是,除了数学教师和与数学关系密切的相关职业外,普通人一生都不会使用的数学成了学校教育的内容。由此可见美国和中国的教育模式完全是两个极端。

改革的方向

美国对其教育水平的低下开始有了强烈的危机感,为此确定教学应达到的标准、增加学习内容、实施试卷考试的改革方案被提了出来,这些改革内容可谓是参照中国模式。不少人对此强烈反对,认为这种教育模式会将美国特色的创造性教育毁灭,个性能力的提高会被忽视。不过,增加灌输式教学和熟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这一教育改革方向从社会舆论的支持来看已势在必行。

中国同美国正好相反,无意义的死记硬背、不明意思的古文熟记、高难度的数学教育等现状越来越受到严厉的指责。

事实上,中国的中小学生们的日常生活非常灰暗。近来,学校不许任意延点补课等减负教育改革开始实施,可照样有许多学校给学生布置繁重的作业,将孩子们本应自由快活的生活变得沉重灰暗。调查中即可看到中国的中学生们的课外生活非常贫乏,参加课外活动的比率要比美国和日本低得多,参加体育类课外小组的比率仅为8.0% 而美国为62.8% 日本为65.4% 参加文化类课外小组活动的比率为22.4% 大大高于体育类。但从其内容来看,多数是诸如英语小组、数学小组、物理小组等与课程学习相关的活动,而美国和日本的中学生则多是音乐舞蹈等兴趣活动。

在中国,每年的七月七、八、九三天举行全国统一高考,中国的中学生们将其称为黑色七月,这在世界上也是有名的。

高中毕业生今后的一生就由这三天的试卷考试决定,以每一分之差被分为胜者和败者,并依此进入被排列成高低顺序的大学。

孩子的成长既有晚熟型也有早熟型,而自己的人生取决于某一天某一种考试社会可以说是不合理的社会是不应该存在的。归根结底,这种结果的产生源于区分胜者和败者的教育理念。

中国的现状还不能达到像日本一样同龄人50% 60%都可进入大学,目前中国的大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cC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