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西医结合重点》,欢迎阅读!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重点内容
一、中西医结合概念
是中、西医团结合作的基础上,主要由中西医 兼通医学人才,用现代科
学方法发掘、整理、 研究祖国医学遗产,丰富现代医学科学,发展 有民族特点统一新医药学的过程(王振瑞) 是研究中、西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方 式、对象内容、观察方法,
比较其异同点、吸 取二者之长,融会贯通,创建医学理论新体 系,服务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的整体医学。(李恩)
中西医学者相互合作,中西医学术相互配合,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的实践
过程(李致重)
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运用中
产生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自然与社会)关系等,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陈士奎)
二、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方针
“团结中西医”(1954年)和“系统学习、全面接受、整理提高”(1955年)。 “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1958年)。 中西医结合工作十年发展规划(1976- 1985年)
重申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明确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
量并存、发展的工作方针(1980年)。 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列为“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1996年)。 大力发展中医药,促进中西医结合(2001年十五计划纲要) (从法律上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2003年)明确指出:
“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方针,鼓励中西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全面发展我国的中医药事业”。首次从法规层面明确了中西医结合的地位、目标以及相应的途径和措施。
三、中西医结合发展简史
1、中西结合的渗入萌芽阶段(明.万历年间-1905) 2、中西医结合的汇通互参阶段(1884-1949 ) 代表医家 :
1)唐容川(1862-1918)代表作为《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提出中西医应取长补短,“折衷归一”的论点,有革新但是片面。) 2)张锡纯(1860-1933)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
(以衷中参西为指导思想,注重实践,倡导中西医汇通教育) 3)恽铁樵(1875-1935)代表作为《群经见智录》 (主张“改进中医。整理学术”、“断不能使中医同化于西医”) 4)陆彭年:主张中医科学化
3、发展队伍、广泛的临床实践及理论研究阶段(1950-1976) 4、孕育着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研究的发展时期(1977-) 四、西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特点
(关键点:向微观纵深方向发展、整体性;缺点:模糊)
现代医学在西方唯物主义原子论哲学思想基础上起源和发展起来,采取逻辑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为打开黑箱,还原分析,严格遵循对应的因果决定论原则。
自19世纪显微镜发现生物最基本的单元—细胞以后,现代医学发展特别
迅速,生理、病理、病因、临床治疗和药理学等都相继扎实建立在人体细胞、微生物细胞及药物分子的深入研究上,为医学研究开创了崭新的细胞水平阶段;且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而进一步跨进亚细胞和分子水平。
这样一来,也就对人体内每个细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不过,随着医学向
微观纵深方向不断发展,人体被分剖得越来越细,整体联系容易在人的视野里变得模糊,作为整体功能共同体现出来的生命奥秘也仍然难于认识。
五、中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特点
(关键点:从整体把握,缺点:细节上不清楚)
中医在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元气论哲学思想上起源和发展起来,认为元
气是充塞乎宇宙,构成一切事物的本原;聚则成形、散则无象,流动有序,连续不断;很难用解剖打开黑箱,分析还原方法去认识;而是采取形象思维方式从整体及阴阳对立统一思想方法中去把握它。由于事物是多因素、多变量交互作用着的复杂问题,很难遵循一对一因果决定论,转而要求随机不确定的原则。这些元气论所特有的思想观点,在中医学里得到充分体现。
几千年来,中医一直沿着元气论与整体观、阴阳对立统一思想建立阴阳、
脏腑、气血、经络及辨证论治等理论体系,始终贯穿天人相关、脏腑相关、形神相关的观点,从天、地、人、神超巨系统多方位考察人体阴阳和脏腑间的复杂联系。总的说来,符合生活于自然、社会中具有心理生理活动人的认识,所以能提出一些精辟且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理论及治疗思想。 然而,由于其所采用的形象思维、直接领悟及取类比象方法与现代科学体
系中所通用的思维和方法有很大差别,故不仅难于为当代科学家理解,影响了其自身的传播和推广;而且也很难系统地吸取当代科学技术成就更好地发展自己。因此,尽管中医有着整体观和辩证论治丰富而鲜明的色彩,但在人体各具体细节上,却是模糊不清的,对于生命奥秘也同样难于作出科学的说明。
六、三个医学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 西医学 中西医结合医学 产生时代 经验医学时代 实验医学时代 整体医学时代 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辩证思维 医学模式 自然哲学 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自然-社会-医学模式 心理-个体医学模
式
研究内容 阴阳五行、藏象、解剖、生理、病理、研究中西医对人
气血、四诊八纲、诊疗技术等 体和疾病的认识,经络、七情等 进行比较研究
研究方法 观察法、直接领实验分析方法 分析与综合统一
悟、取类比象 的研究方法
特 点 注重天人合一、整注重局部和微观宏观整体、微观分
体性、心理因素、研究 子水平相结合 治疗个体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UL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