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学堂】教会妈妈让两三岁宝宝乖乖听话的妙招

2022-11-09 06:06: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父母学堂】教会妈妈让两三岁宝宝乖乖听话的妙招》,欢迎阅读!
妙招,学堂,教会,听话,两三
【父母学堂】教会妈妈让两三岁宝宝乖乖听话的妙招

前言:做为妈妈,你是否还在为孩子的不听话而感到烦恼啊?面对这样的小宝宝是不是还在感到无可奈何呢?下面就教给这样的妈妈几大妙招,保管让宝宝乖乖听话,结合实例来看一下吧!

仔细观察表明,并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父母说不出孩子能理解什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一定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但这种潜在的能力只有通过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说话方式才能被激活和充分发挥。那么,父母应该怎么说,只有两三岁的孩子才会听话呢? 借助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或动画形象

两岁或三岁的儿童不具备独立判断的能力,不能直接根据父母的判断陈述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如是、否、是、否、应该和不应该。然而,如果他们把自己喜欢或讨厌的各种物体和形象视为“外力”,他们可以鼓励或阻止自己的行为,因为这些物体和形象充满了他们多种纯洁而深刻的情感。例如,孩子们更喜欢黑猫警长、白鹤阿姨、啄木鸟医生,讨厌毛毛虫、苍蝇和蚊子,害怕大灰狼、熊、刺猬等。根据孩子的情绪倾向,有意识地经常使用这些图像与他们交流,这可以进一步增强孩子对这些图像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如果冬冬睡觉时不喜欢盖被子,父亲说,“天快黑了,孩子们要睡觉了。蚊子会嗡嗡叫着说,‘哦,我的胃好饿。去找孩子们找点吃的东西。’冬天,用被子盖住身体,蚊子会咬得很厉害。哎哟!这是什么?一点也不好吃,我的牙齿也歪了。找个地方咬吧。”冬冬听着,乖乖地盖上被子。从那时起,每当她上床睡觉时,只要妈妈说“蚊子会再出来找食物”,东东就会主动盖被子。

借助以小孩为“主角”的故事

将近三岁的冬冬对母亲特别依恋。妈妈不在的时候,我哭啊哭。我不能哄幼儿园的阿姨和家里的保姆。有一天,我母亲试图编一个故事告诉东东,结果出乎意料。

故事是这么讲的:“有一个小朋友,妈妈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冬冬。可是,这个小朋友给自己换了一个名字,叫跟―屁―虫,小名叫虫虫。因为他总是像一条小虫子跟在妈妈的屁股后面。他到 小孩

园,班上的同学就问他:‘你就是虫虫同学吧。’冬冬想:班上小朋友的名字都挺好听的,虫虫这个名字多难听呀,以后妈妈不在的时候,我再也不哭了。于是,这个小朋友就又变成妈妈的好冬冬了。”爱听故事是小孩的天性,在他们心目中,虚构的情节也是真实的生活,而且对故事的内容深信不疑,尤其是把他变成故事中的主角时,他对自己在其中的表现就格外关注,如果大家对主角的表现满意,他就会高兴和喜欢,并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主角的行为倾向;如果大家对主角的表现不满意,他就会反感或害怕,并在实际生活中避免主角的行为倾向。这种说话方式在运用过程中有极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在孩子们眼中的“权威人物”的帮助下

两三岁的小孩常常会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向你表达这样的意思:你这样做不对,我们老师说应该那样做。也就是说,与小孩接触亲密、关系亲近的人的态度与行为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有效的引导作用。我们不妨把这样的人称为小孩心目中的“权威人物”。但小孩对待权威人物的态度有一个特点:当他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你的话他不一定听得进去,而不在现场的第三者却有可能被当成权威。譬如在家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可能成为权威。在幼儿园的时候,父母就有可能成为权威。借助这些可亲可敬的人来引导小孩的行为,常常很灵。例如冬冬夏天洗完澡后,不肯让妈妈往身上抹爽身粉,妈妈就对他说:“宝宝洗了澡,抹上这个粉就会感觉特别舒服,再也不长那种讨厌的红豆豆了。你瞧,你的皮肤像白雪公主一样白,多可爱呀。幼儿园的申老师知道了,也会高兴的。”因为老师知道了会高兴,所以“思想工作”很快就做通了。 鼓励有趣的活动

俗话说:小孩爱吃抢饭,的确如此。一个小孩吃饭可能吃得不好,要是几个小孩一起吃,他们就会争着吃、抢着吃。是饭菜香吗?不一定。原因就在于这不仅仅是吃饭,还是一场小小的比赛。小孩子一般都喜爱活动,活动的趣味性、竞争性和激励性对他们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把小孩的生活设计成各种活动,通过活动对他们的行为加以引导。比如,小兵不到3岁就能自己穿裤子了。看小兵穿好了裤子,妈妈拍拍手,说一句“小兵真能干”,就激起了他学习穿鞋、洗手等的欲望。实际上,小孩的荣誉感甚至比成年人还要强烈,但又很单纯、质朴,绝少功利色彩。想想一朵纸做的小红花在小孩心目中的分量,你就大可不必怀疑精神奖励在引导小孩行为当中莫大的激励作用。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父母改变说话方式,把引导孩子各种行为的原则与他们熟悉的形象、故事、人物和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耐心地激励和督促他们,我们就会发现你的孩子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听话、可爱的孩子。 孩子总不能按家长的指令做时应注意:

● 受到父母多方面的启发,如果孩子对指令仍然没有反应,父母应注意观察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是否落后,以便及时发现并干预。

●有的孩子常常是还未听完家长的要求就急着做,因此出现偏差。

● 智力发展没有问题,理解父母的指示,但他们不愿意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孩子可能对父母说的话不感兴趣,故意不愿意做。

总结:小孩子的天性都是调皮的,甚至更愿意与父母对着干,不过只要父母能够把握住孩子的心理,就可以让宝宝乖乖听话,以上的几点妈妈们都好好学学吧,很管用的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Qz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