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校第二课堂教育体系

2022-12-27 05:28: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简析高校第二课堂教育体系》,欢迎阅读!
第二课堂,简析,教育体系,高校
简析高校第二课堂教育体系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包括质量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各包括三个要素。其中教学过程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三个要素。

第二课堂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讲座、社团活动、课外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的过程。要求学校建立并完善第二课堂教育体系,围绕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工作以及技能培训等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理论、实践教学(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同属教学过程,关系密切。目前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下滑、本科生就业率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与相关高校第二课堂放任自流是相关联的。

本文就如何开展高校第二课堂问题,谈点思路。 1 搭建活动平台

平台是活动的基础。高校第二课堂的活动平台包括硬件软件两部分。 1.1 硬件—— 场所、经费、队伍

1公共场所:包括高校的教室、实验室、礼堂、图书馆、操场等所有公共场所。高校的理论和实验课程受标准课时限制,公共场所有一定的空闲时间。学在课内,习在课外。充分利用公共场所,能有效地开展学生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活动经费:开展活动需要经费。学生的活动经费要按活动项目进行核算,專款专用,保证主题活动的有效开展。

3管理队伍:班主任、辅导员、团委、学生会、各种社团组织等是高校组织学生活动的主力军。

1.2 软件—— 教育体系

教育部要求高校要围绕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术与身心发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以及技能培训等方面


建立并完善第二课堂教育体系。这个教育体系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来实现。



文体活动,通过早操、运动会、迎新会、文艺节目汇演等活动等,一般都能做好。但其他方面的内容需要设计和提炼。

按照各不同年级开展不同主题活动的思路,作者提出了“4414”第二课堂教育体系。

年级围绕行为规范主题开展活动,以加强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教育为目的;二年级围绕科技文化)创新的主题开展活动,以加强学术科技与创新意识为目的;三年级围绕基本技能主题开展活动,以加强职业技术训练为目的;年级围绕创业就业主题开展活动,以加强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以及创业为目的(图1)。

围绕同一主题,每年在全校同年级大学生中举行4次不同内容的大型学生活动(大四为2次)。在校大学生在4年的学习过程中,至少能参加14次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4414”第二课堂教育体系,四年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由于活动的主题相对稳定,层次明确,能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质量。在同年级开展竞赛活动,能体现公平原则。每学期举办2次大型活动,具有可行性。(如图1

教育体系具有层次性。本文构建的第二课堂教育体系仅到每年开展的主题活动。每个主题以下的4次不同内容的活动,各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办学特点自行提炼。确定的活动一定要便于操作,便于评定,便于体现专业特点,便于大部分学生参与。每次活动,举办前要有计划任务书,举办后要有总结报告。形成的一整套材料是开展新一轮循环和不断完善第二课堂教育体系的重要档案。

2 搞活第二课堂 2.1 运行机制

第二课堂活动的运行机制是竞争和循环。


竞争是通过比赛,把有特长的优秀学生及时选拔出来,成为其他学生学习榜样;循环是分年级分主题的14次不同内容的学生活动,周而复始,循环进行。就像院系排的课表一样,到时候该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

2.2 管理办法

管理程序:由主管单位宣传活动项目-学生报名-定期训练-组织比赛-颁发证书。根据活动内容,学校的主管单位或是团委、或是学生处、或是教务处等。

指导思想:引导参与,辅导完成,层层选拔,择优颁奖。

引导参与指导活动是设计好的,通过激励的手段积极鼓励学生报名参加;导完成指导学生的活动有辅导教师现场解疑;层层选拔指从班级到学院,从学院再到学校的选拔过程;择优颁奖指每一次活动后都要评选出优胜者,颁发荣誉证书。

荣誉证书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权威认可,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建和运行第二课堂教育体系,通过竞争和循环机制,充分利用这个吸引力,激励和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准平台,与第一课堂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图1)。

2.3 活动意义

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能把广大学生的闲暇时间和多余精力吸引到提高综合素质的轨道上来;能给具有一技之长的优秀大学生一个展示知识魅力和表演技能的平台,以增强其自信心;能激励后进的学生发现差距,奋发图强,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能促进学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对于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证标准[S]20119.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Pf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