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读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作者:韦晓庆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2期
摘 要:唐代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虽然以画史名世,却兼和儒、道思想,提出了丰富的绘画理论:绘画要见书法用笔,书画用笔同法等。《历代名画论》在中晚唐艺术审美转换的大背景下,预示了中国绘画的审美走向,其书画理论价值拉开了文人画的序幕,确立了书画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文人画;序幕;儒道思想;书画用笔同法;书画同源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205-01
中国的“文人画”是历史形成的,它的萌芽、发展、成熟和演进,同中国的文人士大夫阶层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北宋苏轼提出了带有文人情趣流露文人思想的“士夫画”,它最早见于《跋汉杰画山》中。他认为绘画应重神轻形、神似高于形似,这与先前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谢赫的“应物象形”、姚最的“心师造化”等的形神间求取一种平衡相冲突。苏轼还倡导诗、书、画相互融合,这为文人画的写意理论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明代文徵明称道文人之画,明末董其昌也提出了文人画。然而文人画在走向成熟之前,经历了一段历程,这期间的绘画既有萌发期的特点,又与以后的文人画一脉相传。出生于宰相世家的晚唐史论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早期绘画文化方面的一部集大成的著作,就其所包含的内容而言,可以当做早期绘画的一部百科全书。该书网罗旧闻,对绘画的源流、历史发展、名家名迹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品评《历代名画记》,感受中晚唐以前的艺术,探析文人画运动的端倪之书画的渊源关系。
自汉代以来,绘画与书法的关系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书法与绘画之间谁更古老成为人们争论的话题。三国时曹植在《画赞序》中曰:“画者鸟书之流也。”认为绘画起源于书法中的鸟书,这种看法不准确,但他已经把书法和绘画联系其来了。张彦远说:“陆探微精利润媚,新奇绝妙,名高宋代,时无等伦,张僧繇点曳斫拂,依卫夫人《笔阵图》,一点一画,别是以巧,钩戟利剑森森然,又知书画用笔同矣。”在此张彦远强调“书画用笔同法”多次,切实加强了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了书画联袂的风流局面,这说明书画是相通的,都讲究布局,讲究呼应、均衡、取势、虚实、聚散,讲究气势贯通,讲究笔断而意连。“书画用笔同法”给了后世很大的影响,甚至后来绘画上出现了题画诗,用书写的诗歌来补足画面、点名绘画主题,从而促进了文人画的发展。“书画用笔同法”拉开了文人画的序幕,为“书画同源”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中第一次提出了“书画同体”的问题。他认为“在造字之时、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又说:“按字学之部,其体有六:一古文,二齐字,三篆书,四佐书,五缪书,六鸟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幡信上书端象鸟头书,则画之流也。”张彦远在论述书画的起源问题时,将它们的起源追溯到了河图洛书,认为书画刚刚诞生时是同体而未分的,书与画一主于意,一主于形,都出乎天地圣人之意。但是书画真的是同体而未分吗?据我国考古发现,作为最早的象形文字的甲骨文,大都是殷商时期的文字,距今不到四千年的历史。鸟虫篆文则到了春秋战国,比甲骨文的出现要晚一些,而现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黑陶,都是公元前五千年至公元前三千年的东西,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而欧洲、非洲、西亚各地发现的洞穴壁画,距今已有两万至四万年的历史了。由此可知,“书画异名而同体”或“同体而未分”是不符合绘画发展规律的,绘画不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早在象形文字之前就有了原始绘画。但如果说“书画同源”那就是对了,因为文字和绘画都是源于现实劳动,源于生活,反应劳动情景,反应生活。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的“书画同体”虽然不符合书画发展的历史,但张彦远研究问题的而方法却是正确的,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而是要经过反复不断地认识,从而促进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正是因为张彦远提出了“书画同体而未分”从而促进了后人对于书画渊源的研究,直至北宋苏轼提出了文人画的“书画同源”,这个理论迅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与推崇,这才解决了书画渊源的问题,“书画同体而未分”为“书画同源”奠定了基础,阐释了书画的渊源关系,拉开了文人画运动的序幕,促进了文人画的发展。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作为一部早期文化的百科全书,多以儒家道家文化为指引,宣扬正统思想,给人以教化,成为文人画的主导思想。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论述了书画之间的渊源关系,提出的“书画同法”、“书画同体而未分”的观点,虽然“书画同体而未分”不是很正确,但它明确了文人画初期书画的渊源关系,为“书画同源”奠定了研究的基础,从而促进了文人画的的兴起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涛著.中国画论论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 [2]袁有根著.《历代名画记》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3]张燕著.中国古代艺术论著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12. [4]张建军著.中国画论史.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1.
[5]张启亚著.中国画的灵魂——哲理性.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12. [6]郭齐勇主编.简明中国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H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