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选修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10-05 11:16:4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选修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选修,对策,存在,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广西幼师 莫源秋

选修课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中的四大块之一,它是幼师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修课的延伸和必要补充。幼师开设选修课可以使其教学主动地适应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主动适应当地幼教发展的需要,它还可以拓宽和加深幼师生的知识面,并发展其广泛的兴趣和特长等。

但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许多幼师在开设选修课方面,教学质量并不高,教学效果也不明显,选修课没有真正起到其在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和当前幼教发展需要方面应起的作用。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1.选修课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许多学校的课程表中可看到,选修课一般都是被安排在下午。而下午是学生在一天中学习效率最低的时间。把选修课安排在这段时间里,从一个侧面说明选修课在“课程安排者”的心目中是不怎么重要的。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许多教师认为,必修课才是“正课”,才是重要的,选修课则是可有可无的;因此从备课到上课到学科成绩的评定,他们都没有象开设必修课时那样认真,因此备课、上课的质量也就大受影响。从学生的角度看,许多学生之所以选一门课,其根本的动机是拿学分,以便三年内拿够选修课程的学分,拿到毕业证;还有些学生把选修课程当作“休息课”,她们认为必修课已把她们弄得精疲力竭,而选修课不重要,选修课便成了“休息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必修课程所占的比例过重的问题)因而哪门课“好玩”,哪门课“轻松、要求不严”,就选哪门课,反之就不选。这样,学生学习很被动、很消极,加上师生之间这促消极心态的相互影响,师生对选修课更加消极被动,这样开出来的选修课程的质量当然也就不会高。

2.没有高质量的教材。许多幼师开设的选修课,是没有适用的现成教材的,选修课所用“教材”多是任课教师自己编写的。有的内容甚至是任课教师临时选定的。没有可供参考的教材,所以教师备起课来显得很吃力;再有,许多选修课是由领导临时决定要某个教师上的,这些教师从思想上到知识上的准备都是不充分的,这些没有充分准备而开出来选修课的质量当然也就受到影响。

3.缺乏高水平的师资。各校的选修课教师都是由上必修课教师兼上的,而不是专任的。由于教师的知识面过窄,除了能开一门必修课外,开选修课就有点力不从心了。由于师资水平不高,开出来的选修课当然也就没有多高的水平;这又影响了选修课在学生中的“声誉”,再而影响到学生学习选修课的积极性;再有,由于缺乏相应的师资,许多该开的选修课(幼教发展需要的,学生发展需要的)却没有人能开。这就使幼师的选修课,无法达到选修课的总目标——满足学生和幼教发展的需要。可以说,许多学校现在所开设的选修课是在“凑数”,根本没有起到其应有的的作用。

4.选修课的设计缺乏课程理论的指导。这方面的表现主要有:①开设选修课的随意性太大,开设的选修课没有形成层次性、序列性;因而没有发挥选修课程和整个课程的整合功能,因而它在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效果



1


并不明显,甚至根本没有效果。②开设的选修课是根据现有教师的能力来设计的,而不是根据幼教的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来进行设计,基本上是教师能开什么选修课就开什么选修课。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及幼教发展的需要而设计出来的选修课程,当然也就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5.生在选择选修课方面的自由度不够。学生对选修课的选择应是有很大自由度的, 但当前许多幼师并没有在这方面给学生以多大的自由。许多学生想选的,不能选,因为那些“热门学科”的教师收不了那么多的学生,而不想选学科又不得不去选,因为没有选的余地了,再不选,就拿不够学分,到头来毕业证都拿不到。因此,许多选修课的选择不是学生自愿选择的结果,而是一种别无选择的选择。这种别无选择的选择,大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在幼师的选修课方面基本上是这样一种局面,“热门学科”是教师选学生,“冷门学科”则是学生别无选择的选择。从这种意义上讲,学生对选修课是没有真正选择的权力的,这样,选修课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方面的功能也就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6.不重视“微型课程”的设置“微型课程”指的是为那些不便马上纳入已有的课程之中的新科学技术、新的政治形势的要求而设的课程它具有短期性、专题性、灵活性、及时性、针对性的特点。

许多学校一讲到选修课程设置,想到的总是“长课程(一学期或更长时间学完的课程)的设计,而微型课程则不被纳入其中,这就使设计出来的选修课程体系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及时反映国内外出现的新问题及新兴的、边缘的学科以及各学科的新成果等,也不能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及时的教育等。

基于幼师选修课存在上述的问题影响着它的作用的发挥,我们对幼师选修课程设计提出以下一些起建议:

1.加强对幼师选修课程研究。要注意研究当前幼教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需要,然后根据这两者的需要,并以现代课程论为指导,做好选修课程总体设计,使之与必修课程教育实践、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发挥幼师课程的整合功能;同时,还应该注意选修课程的层次性、序列性及其整合功能的研究,使选修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发挥其最佳的功能。

2.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培训和配备选修课的师资。因为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选修课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同时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开设选修课的能力,以便能更好地根据需要开设出更适合学生,更适合幼教发展需要的选修课。

3.加强各幼师间的省市地区校际间的合作编写出高质量的幼师选修课的教材。要想开好幼师的选修课,必须有一套高质量的教材作支持。而高质量的教材,单靠一个教师或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现在各省市地区间缺少应有的联系,各校在选修课程的教材建设方面,大多都是“单干”的,因此,无法使选修课的教材上水平,上档次;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合作,积极稳妥地进行选修课教材的建设,制定好选修课程的目标、标准、大纲等。

4.要提高师生对选修课程的认识。要在师生中大力宣传选修课程的目的、



2


意义,从而使师生都重视选修课程,并且应为学生提供有关的咨询指导,使她们能选择到更适合自己特点的更合理的选修课程

5.注意选修课程的多样化,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应该注意长课程和短课程的合理搭配,使选修课程更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

6.增强选修课程的实效意识。当前幼师的选修课程设计没有形成层次性、序列性,其整体效果并不明显。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根据学生和当前幼教发展的需要,将幼师选修课程分为以下几个能力培养系列:①幼教科研能力,②外语教学能力,③低幼儿文学创作能力,④艺术教育能力等系列,并配以相应的选修课程系列,如在“幼教科研能力”系列中,我们就开设了“幼教科研基础”“幼教改革论”“幼教流派简介”“幼教名家简介”“幼教科研论文写作”等一系列的选修课程。每一系列选修课程的目标都是很明确的,学生从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就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倾向,主要选择某一系列的选修课程,并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有层次、有序列地接受训练,争取在幼师学习的三年内学有所成,学有所长,为以后从事相应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这样的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特长——真正的特长”的未来幼儿教师。我们这样设计选修课程还基于下列三点考虑:①以前学生选课的目标不明确,选课“过散”因而在其专长发展方面效果并不明显。这样系列化更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集中精力投入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的学习研究,这样更易于取得显著的效果。②学生能力倾向、兴趣是有个别差异的,幼教事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也是多种多样的,而现在幼儿园所缺乏的就是学有专长的幼儿教师。③就学生而言,学生本身也有这样的愿望——学有所成,学有所长。我们的这一“选修课程模式”一经推出即受到幼师生的热烈欢迎,学学习选修课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地提高。

当然,这里讲的“选修课程系列”只是指学生选择的主要选修课程,除此以外还有其它一些选修课程,要不然,这样的选修课程设计也是不完整的。 选修课程在整个幼师的课程体系中应有它的位置,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选修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中的作用。

上述观点,仅仅是我们一家之见,正确与否,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H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