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公文数字书写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欢迎阅读!
![基本原则,书写,公文,坚持,数字](/static/wddqxz/img/rand/big_93.jpg)
公文数字书写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公文中的数字,是使用汉字书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还是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0、1、2、3、4、5、6、7、8、9),是个令很多人头痛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总结归纳出公文数字书写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公文数字书写规范
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第五章第二十五条第九款规定:“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虽然公文中数字的书写有比较明确的要求,但由于具体数字环境的复杂性和大小写规定的琐碎性,数字书写要求不能面面俱到,需要酌情掌握。
二、公文数字书写基本原则
(一)便利原则。
有的情形,如年月日、非物理量中的数字,目前体例尚不统一。阿拉伯数字笔画简单、结构科学、形象清晰、组数简短,所以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二)统一原则。
公文中的数字,没有明确书写规定的情况下,要坚持全文或局部统一的原则。
1.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也可以用汉字。如,一个人、四本书、六辆车、读了十遍、八个百分点,但要注意照顾到上下文的统一。如果是一组具有统计意义的数字,则按要求小写,其他数字应力求相对一致。如,截至1984年9月,我国高等学校有新闻系6个,新闻专业7个,新闻班1个,新闻教育专职教员274人,在校学生1561人。
2.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的约数一般用汉字。如,十余次、一千多件、约三千名会员、三十多个单位、约七百人等。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其中既有精确数字,也有用“多”“余”等表示的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如,某学会召开课题调研交流会7次,共收到课题调研文章800余篇,其中有200多篇获奖。
3.引文标注中的版次、卷次、页码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如:
许慎:《说文解字》,影印陈昌治本,126页,北京,中华书局,1963。许慎:《说文解字》,四部丛刊本,卷六上,九页。(古籍 )
4.用月日简称表示的事件,在数字格式上也要坚持局部统一的原则。如“9·11”是一个概念,可写成“九·一一”,但不能写成“九·11”或“9·一一”;如果把法国“雾月十八日”政变,写成“雾月18日”政变,就没有坚持局部统一的原则。
(三)郑重原则。
汉字数字传承久远、结构稳定、意义准确、大气端庄,公文中一些比较重要、正式、严肃的概念中的数字元素,在坚持统一原则的情况下,应尽量用中文数字表示。
1.描述性用语或称谓,如四大族群、第一夫人、联合国扫盲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数字大写更显郑重稳妥。
2.序数概念,如、“第一,第二,第三,……”,实际运用中也有写作“第1,第2,第3,……”,如,第一次会议、第三产业、第1阶段、第2次会议、第3名等,因为没有明确规定,可遵循便利、郑重原则,酌情使用大小写。
3.标题涉及数字时,为显郑重,可大写;但版面紧张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小写。
4.用月日简称表示的事件,如具重大正面意义或影响,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一般用汉字数字;一些突发性事件、反面教训事件,一般用小写日月数字表示,而且外加引号。如在报道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纽约的恐怖事件时,在英语里用的是“September 11”。把September改为9月,自然就成了阿拉伯数字的“9·11”。受到“9·11”表示法的影响,中文书刊里用阿拉伯数字月、日简称表示事件的逐渐增多。例如:“案发当日,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便会同普陀公安分局等部门成立了‘1·12’专案组,……”(2002年1月31日《新闻晨报》)又如:“印巴两国一次次危机的爆发,其根源是多方面的。‘12·13’印度议会大厦枪击事件引发的印巴危机,由于美国的‘9·11’事件,使其变得更加复杂。”这样使用阿拉伯数字是不是违反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呢?我们要知道,语言文字是不断发展的,原有的规范要根据语言应用的实际适时调整。使用阿拉伯数字还是用汉字数字,要依具体情况而定。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59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