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然笔记导学案(学生)》,欢迎阅读!

《自然笔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并领会本文所介绍的各种自然现象及作者由此生发出来的人生感悟。 2、把握科学散文在构思与语言运用方面的艺术特点。
学习重点:了解并领会本文所介绍的各种自然现象及作者由此生发出来的人生感悟。 学习难点:把握科学散文在构思与语言运用方面的艺术特点。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杨文丰(1957-),男,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家。主要从事写作理论研究。已出版散文集、写作学和创造学著作等10部(4部合作),曾获国家科普奖二等奖、散文奖,省、部级教材奖等。 2、课文分析
这篇文章出自一位科学家笔下。他凭卓越的想象力,以美妙而丰富的联想,华丽而灵动的笔触,将自然界种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瑰丽雄奇的景观,描绘得美轮美奂,在传授自然科学常识的同时,又给读者一无限美好的享受。
作者用小标题的形式结构全文,对象明确,有条不紊地向我们描述了地球地色彩,晨昏的更替,空气的流动,分级的设定,年轮和位置的关系,降雨的异象等自然现象的种种奥秘,每一段落既保持了全文一以贯之的文风,寓科学性于文学性之中,又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二、文本学习:
蓝地球
1. 用简明的语言解释“蓝地球”的成因。
2. 《蓝地球》除了用细腻形象的笔触解释了“在宇航员看来,地球是蔚蓝色”的原因外,还体现了什么思想倾向?
3. 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把科学知识表达得如此生动美妙?试举例简析。
晨昏线寓言
1. 根据文意,给“晨昏线”下定义。
2. 结合语境,说说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1)民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2)“晨昏线现象”,够得上是宇宙背景上的一篇“大散文”。
1
(3)在晨昏线现象面前,人类自鸣得意的一切,不过是杯水风波式的“小女人散文”。 3. 晨昏线“寓言”寄托了怎样的哲理?
包容一切的空气
1. “她很诗化,抽象得像光,飘渺得如雾,漂泊得似水。”请从句式、结构、修辞上赏析这句话。 2. 第2-5节,分别写了空气哪两个特点?
3. 阅读第6节,概括空气的作用。
蒲福风级
1. 说说下列语句的含义。 ①风声不断
②科学的历程,就是人类深一脚踩上“理想”,浅一脚陷入“泥淖”的过程。
2. 本文引用了哪些人文典故?有何作用?
本文作为一篇科学小品,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仿句练习:
微尘的极致是土地。河流的极致是海洋。星辰的极致是星系。——平凡的极致是伟大!
(1) , ,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东西因转折而显得愈发美丽。
(2)一杯淡水,一壶清茶可以拼出幸福的滋味;一朵鲜花,一片绿叶,可以带来幸福的气息;一间陋室,一卷书册,可以领略幸福的风景。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1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