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也会醉的醉鱼草

2022-12-28 01:55: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鱼也会醉的醉鱼草》,欢迎阅读!
醉鱼草,鱼也会
醉鱼草

每年的夏天,在上下班的路上行走,都会被那长成穗状的,有着紫色、白色、粉色等多种花色的醉鱼草所吸引。

植物学的分类中,醉鱼草原来是被列入马钱科的,2003年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放入了玄参科,所以它现在是玄参科醉鱼草属灌木。醉鱼草原本是我国独有的植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省份。在1843年的时候由欧洲的植物学家引种到了西方,从此走向了世界各地。现在马来西亚、日本等亚洲地区以及美洲、非洲等地均有分布。

醉鱼草属植物100余种,广泛分布在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等温暖地区,大部分为灌木,也有少数种类为乔木,但一般不足5米高,也有几个种类会超过30米高。基本分为两个群类:生长在美洲的一般为雌雄异株,而生长在东半球的一般为雌雄同株。中国约有40种,主要分布在南方各地。 醉鱼草

作为一种灌木,醉鱼草的高度一般不会超过3米。它的茎皮是褐色的,叶子是对生的,叶子的质地是膜质的,形状为卵形、椭圆形或者是长圆状披针形的,叶子比较大,长度大概在3厘米到11厘米之间,宽度大概在1厘米到5厘米之间,叶子的基部是宽楔形到圆形的,到了顶端的时候会渐渐地变尖。叶柄很短,长度大概在2毫米到15毫米之间。叶子的边缘是全缘或者是上面有波状的锯齿,叶子上面是深绿色的,下面是灰黄绿色的。叶子在刚长出来的时候,上面有星状的短绒毛,等到叶子长大之后这些绒毛就脱去了。

醉鱼草的花序是穗状聚伞顶生的,长度大概在4厘米到40厘米左右。它的花萼是钟状的,花萼的外面和花冠的外面都有星状的毛和一些小鳞片,花萼裂片呈宽三角形的形状,长度和宽度一样。它的花冠管是弯曲的,长度大概在11毫米到17米之间,花冠裂片是阔卵形或者是近圆形的。它的雄蕊是着生在花冠管下面或者是近基部的地方,花丝特别短,花药是卵形的,顶端还有尖头,基部是耳状的样子。它的子房是卵形的,长度大概在2毫米左右,上面没有毛,柱头是卵圆形的,大概是1.5毫米长。 醉鱼草

作为观赏植物,醉鱼草既有秀丽的叶片和优雅的株形,又有美丽芳香的花序,花期可以一直延续夏秋两季。醉鱼草的花序最常见的是粉紫色的,集中开放在枝头。盛花时节满树紫色,鲜艳夺目,气味芳香。枝拱曲而细长,花序长而舒展,四面下垂,与在春夏之交开放的红千层花有得一拼。

因为其多样的花色和香气,极易引来蝴蝶、蜜蜂等,故醉鱼草的英文名叫

butterfly bush(蝴蝶木)。据研究,仅醉鱼草属中的一种互叶醉鱼草的访花昆虫


就有63种之多。如果你稍微有点耐心,在醉鱼草的旁边静等一会儿,必定能看到上下飞舞的蝴蝶在花儿四周辛勤地忙碌着。

醉鱼草因其芳香美丽的花朵、再加上病虫害少,耐修剪、管理粗放和繁殖容易等特点,现已成为很多城市植物园、私家庭园和街道绿地中植物造景必不可少的香花灌木,在丰富园林季相景观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另外,因不同种类的醉鱼草开花的时间差异较大,如果将不同品种的醉鱼草搭配种植,可形成四季均有花可赏的专类香花园,也是别有趣味的。 蝶恋花

醉鱼草种类较多,在但我国园林中应用的主要有大叶醉鱼草、互叶醉鱼草、密蒙花、白背枫等少数几种,下面对它们做简要的介绍。

大叶醉鱼草又名绛花醉鱼草、穆坪醉鱼草、兴山醉鱼草等。花多,从夏到秋着生繁茂的圆锥花序,花序长约40厘米,花色丰富,有紫、红、暗红、白色等品种,芳香,盛花期为6-9月。 在欧洲中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城市野生化生长,遍及荒野。 互叶醉鱼草又名白棋稍、小叶醉鱼草等,其叶片比较小,呈椭圆形或倒卵形。其花冠为紫蓝色,花朵芳香四溢,清新迷人。其果实呈椭圆状,有多颗种子,呈狭长的圆形,颜色为灰褐色。花期为5-7月。互叶醉鱼草的原产地为中国,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份。 大叶醉鱼草 互叶醉鱼草

密蒙花,我国是原产地,它的小枝略呈四棱形,密被灰白色绒毛;卵状至长圆状披针形叶子丛生,全缘或有齿锯下面密被灰白色至黄色星状茸毛。密蒙花是圆锥花序,花在形态上和大叶醉鱼草很相似, 但花序要更短一些 (小于8cm), 而且更趋近于锥形。花冠淡紫色,极具芳香。

白背枫,生长于海拔200-3000米向阳山坡灌木丛中或疏林缘。喜温喜阳,多生于温暖、雨量充沛、阳光充足的山坡凹部。它耐旱耐瘠性极好,最常岀现于新崩塌地、河床冲积地等阳光充分照射地区,抗旱性强,是这些地方的先驱植物,也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它的花期很长,可以供春节切花之用。它的鲜花可以提取浸膏、净油,香气似紫罗兰叶样清香,兼有豆青气息,微带鸢尾样甜和油气,可广泛用于日化香精。 密蒙花 白背枫

醉鱼草的得名,与这种植物具有毒性,能够将水中的鱼毒倒有关。捕鱼的方法有多种,药捕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方法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主要是利用一些植物分泌出来的毒液来毒死鱼群。《山海经》种记载,芒草、葶葶、醉鱼草、鱼藤、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vl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