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幼小衔接重要性论文》,欢迎阅读!

浅析幼小衔接重要性论文
概 要: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如让他跳一跳,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切忌花篮挂得太高,而实际能力不及,连连失败,致使自信心屡屡受挫。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一、解决幼小衔接过程中问题的对策
注重孩子的幼小衔接,是老师和家长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大家皆受益的主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使家长和孩子少走许多弯路。
1.调整成人与孩子间的关系。让孩子感到父母喜欢他、尊重他,态度温和,孩子的感觉很好,往往就活泼愉快,积极热情,自信心强。
2.要言传身教。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家长在孩子面前应有自信心,乐观的性格,有魄力,自强,办事不怯懦,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
3.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缺乏自信。家长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孩子,不用别家孩子的优势比自家孩子的不足,不能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或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不滥施权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之产生自卑感,而丧失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要特别的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发展自尊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二、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会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和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幼小衔接的单向性。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有些小学教师认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的事,与小学无关,形成衔接的一边倒。因此,问题得不到切实的解决。刚由大班升上小学的儿童心理情绪必定会经历兴奋、紧张、焦虑三个时期,由于小学对于协调工作的忽视,新入学的儿童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进而出现抗拒心理。联合国的有关资料提出:“儿童要为入学做好准备,学校要为儿童做好准备。”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2.幼小衔接片面化和表面化。《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然而,有些幼儿园严重忽略这一指导纲要,在体、智、德、美四育中,重视“智”的衔接,特别是近年来,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
实际上,非智力因素在儿童的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健康的身体、积极地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性等能力和品质对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教育中往往忽视体、德、美的衔接,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忽视生活能力以及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违背教学规律,摧残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目前,在训练数学思维的过程中,常见的方法是借助实物来帮助孩子识数和加减乘除法。但是常常的情况下,当孩子脱离了实物之后,就不懂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孩子知道2个苹果加1个苹果是3个苹果,但当问到2+1的时候,他就会反应不过来或者掰手指计算。这样的情况是孩子只会“记忆数学”,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应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数学学习方法转化为形象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孩子真正拥有正确的数学思维。
三、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每天都有同学忘带书本和学习用具,还抱怨爸爸、妈妈昨天晚上没给他装进书包。有些孩子的东西被别人稍微碰一下就要告老师,既不知道谦让,更不懂得关心别人;还有一些孩子则不敢跟别人说话,不会和同学交往。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身体上的不良反应是,孩子会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社会适应性方面表现出孤僻,不敢跟人说话,不爱与同学沟通。这些问题都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很重要。如此众多的问题,应该引起老师及家长的关注。因此,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重要。家长应该为孩子顺利地向小学过渡作好一切准备。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rw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