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欢迎阅读!
浅谈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
作者:蒋云龙
概要:在现代足球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打破旧观念重新认识体能训练,把握足球项目的制胜规律、深入了解足球运动的负荷特点,尤其是对专项体能和其它要素之间要有科学、客观、准确的认识。一、前言
体能一词最早源于美国,它是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体能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体质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包括体格、生理机能、体能和适应能力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体能概念的理解是:运动员体能是运动员先天具有的机体能力,结合后天的技战术水平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一)体能的重要性
研究显示,一场水平比较高的足球比赛,运动员的活动距离大概在9000到14000米左右。近几届世界杯比赛中显示最后进球的数量比较多,而且下半场进球比上半场多。随着比赛的不断进行,运动员体能逐渐消耗殆尽,注意力很难集中,导致失误率上升。现代足球全攻全守战术不断的变换发展,在比赛的时候不断换位、随机应变、反复加速与冲刺跑,在激烈的对抗中完成多种技战术动作。
(二)体能训练原理
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要遵循一定的原理,查阅检索相关文献总结出以下原理: 1、按需发展原理。运动比赛表现出来的“单项运动能力”、“复合运动能力”、“表达运动能力”是这个项目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
2、优先发展原理。体能训练应优先发展不同时期的“敏感”素质。体能训练应优先发展对体能有发展作用的那部分。
3、均衡发展原理。在运动项目中不能对运动成绩起决定作用的那部分素质随着锻炼的不断提升也会相继得到发展。只有运动素质在整体上一个水平后,才能再决定下一阶段的优先发展那部分素质。因为部分素质过高并不能使运动水平整体得到提升。
4、恢复有序原理。恢复与损耗需要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状态。恢复过程大概四个阶段。即部分恢复→完全恢复→超量恢复→累积恢复。
5、负荷的逐级适应原理。在训练负荷的过程中,是有所变化其变化特点大致为:初承负荷→不甚适应→继续负荷→逐渐适应→增大负荷→又不适应→……。对
于每一个人来说,人体的潜能是无限的。在不断增大运动负荷与不断产生新的适应的过程中,体能训练水平就得到了提高。
(三)研究现状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相关文献发现,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相结合。2007年李炯发表了《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及其与技战术关系的研究》,明确指出足球技术与体能训练的效果最终要通过比赛实战来检验,足球运动员所需要的体能训练应围绕足球技术训练和比赛来进行。2007年李雷在《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分析研究》中指出:体能训练要以发展运动员足球技能为目的;技术训练要以体能训练为基础,这两方面的训练应科学分配,不可偏废。综上所述,足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技战术与体能两大方面训练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文献查找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国外在有关足球体能训练方面的文章很少。对足球实质性的策略研究较少。对比国内外足球研究趋势可以发现:国内足球研究重理论,国外研究社会效益色彩较浓厚。
(四)存在的问题
研究发现足球体能训练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足球体能训练研究数量和程度上不够深入。大多数文章是在期刊上发表的,研究的深度有限。近十年只有50篇文章是博硕士论文。在这方面学术化和理论化研究很欠缺。
二是足球体能训练去其他学科分离。现阶段足球体能训练的内容主要研究仍然停留在自身学科方面的研究,与其他学科如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结合的不是很紧密。
三是足球体能训练方法缺少创新。近几年对无氧耐力的研究比较突出。其他方面比较欠缺。所以体能训练的方式教单一,缺少与时俱进。
四是体能训练发展的前沿性与系统理论研究严重滞后。在欧洲、职业俱乐部都聘有专门的体能教练员,甚至有体能教练员学校。专门为社会培养专门的体能训练人才。据统计,我国与职业足球体能训练直接有关的研究文献仅有42篇。其中有不少重复研究,这种研究现状不免让人担忧。
五是实证性研究逊位于经验性概括。实证研究通过观察、测量、统计等实际操作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对象,获取科学事实。但我国目前的状态是简单的观察、记录和总结性报告明显地取代了深刻的实证性研究。
(五)发展趋势
在现代足球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打破旧观念重新认识体能训练,把握足球项目的制胜规律、深入了解足球运动的负荷特点,尤其是对专项体能和其它要素之间要有科学、客观、准确的认识。
结论
通过阅读文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足球体能训练的概念,外延比较宽泛、内涵丰富,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和身体适应能力等诸多方面。在理解概念时要注意对每个方面细化研究。
2、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与技战术、心智训练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3、体能恢复是当今足球训练的重点问题。
4、在体能训练过程中要尊重自身客观规律,根据自己球队的状况来合理安排体能训练。
【参考文献】
[1]李炯.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及其与技战术关系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7,6(15):83
[2]李雷,张绰庵,刘丽萍.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分析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21(1):56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q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