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

2023-10-03 08:3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欢迎阅读!
对策,幼儿园,实践,存在,及其
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

摘要】:幼儿社会领域教育幼儿园专门以发展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核心是做人的教育。它是由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三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专门性社会领域教育和渗透性社会领域教育两种形式。 【关键词】:幼儿园、社会领域、存在问题、对策思考、

当前我国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这让我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我国幼儿园的社会领域教育实践,去反思其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对幼儿社会性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一、当前幼儿社会领域教育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领域教育地位边缘化。反观我们当下的教育不难发现,它明显呈现出唯知主义功利主义的倾向,从而使教育的目的并不落在成而是落在成、成上。在功利化价值取向的教育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单向度的人的培养,而看不到一个完整的人的存在。现行的教育体制普遍重智育,轻德育;重视幼儿知识的获得、技能的训练,忽视幼儿适宜的社会行为和良好的品德习惯的养成。因为,在许多人看来,社会教育不能给幼儿获得将来立足于社会的知识、能力,也不能帮助幼儿很快获得金钱、权利等实质性的利益,因此,被判定无用,在教育中不予重视。很多家长迫于社会竞争的压力,更关心孩子在幼儿园认了几个字,做了几道算术题,而不太在意孩子的行为是否得体,与同伴相处是否融洽。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也将开发儿童智力作为教学重点。同时,社会教育本身的内隐性和长效性的特点,又决定其不可能具有立竿见影教育效果,因此,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社会领域教育的地位在无形中被边缘化了,与健康、科学、语言和艺术领域教育不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社会领域教育地位的边缘化主要表现在目前我国许多幼儿园很少有甚至没有专门的社会领域教学活动,只是将其附带地加入到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中,作为副产品出现,或者是在想到时随机进行。从不少幼儿园教师的反馈来看,他们承社会领域教学活动较之其他领域教学活动比重是偏低的,它在幼儿教育中算副科,可有可无。这种做法其实是在某种程度上将社会领域教育泛化成万金了,即将它随意滴入任何时间和场合,而没有意识到其具有独特的价值、目标、内容(包括核心经验)、方法、途径和评价体系。

2社会领域教育目标大而空,不易操作。《纲要》中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是: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纲要》对幼儿园实施社会领域教育具有提纲挈领的导向性作用,为教师制教育目标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但是这些目标本身并不适宜作为某一具体教学活动的目标。比如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要落实到是哪些社会规则;再比如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在具体的活动中需细化到做好哪件事、责任感体现在哪里以及如何培养等等。然而,在我国当前的社会领域教育实践中,许多教师对这一问题认识不清,通常会把《纲要》提出的导向性目标照搬到某一社会领域教学动中,因此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常常感到目标设定大而空,不具可操作性。实际上,


教师需要在《纲要》所提出的统领性目标的基础上,制订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目标,以及进一步细化到制订某一具体活动的目标,务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同时,许多教师尽管知道目标要具体化,但往往把握不好度。有的教师就反映可能是因为自己把目标定得过高了,以至于未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例如,许多时候对幼儿开展社会情感教育是从引导幼儿爱他人开始的,思想境界有些过高,从爱父母一直到爱祖国,而且都是要求式的,并没有为幼儿创设能产生这种爱的空间,有时恨不得通过一次教学活动就达到目标。以这样的心态来制订教育目标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实际上,一个人要真正爱他人,需要从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和周围的人做起,要了解所爱的人和自己的关系,知道为什么要爱他人,还要有一个切身感受的机会,而这正是我们目前教育中所缺乏的。 二、改变幼儿社会领域教育实践现状的对策思考。

面对当前我国幼儿不容乐观的社会性发展现状和幼儿社会领域教育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实施幼儿社会领域教育,并致力于将其付诸实践。

1、明确并强化社会领域教育的重要价值。幼儿社会领域教育实施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水平。从生命全程观的角度看,幼儿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教育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对人一生的发展影响重大。因为幼儿期是人格塑造、品行养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社会性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人才素质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人能力大小的并不是其拥有哪一项特长,相反,如果某项能力有所短缺,其长项就会像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一样,成为一种多余。因此,人的能力大小往往取决于素质是否全面。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发挥,随着社会性能力的增强,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可能会水涨船高

因此,幼儿教育不仅要有发展幼儿智力的目标,更要担负起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任,要给予社会领域教育与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四个领域同等的地位。

2、拓展社会领域教育的内容。社会一词的内涵和外延是我们必须作出准确界定的,因为对社会一词的理解直接涉及到对幼儿社会领域课程的定位。张宗麟在《幼稚园的社会》一书中指出,社会包括最广,凡历史地理、家庭、职业、卫生、风俗人情、伟人事迹、各国人的生活等都可在内。幼儿园的一切活动,由广义来说,都是社会。由此可见,张宗麟对幼儿社会领域教育内涵的理解已经远远超越了社会发展这一心理学范畴,而指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欧文指出,教育人,就是培养他的性格。他所指的性格非心理学意义上的性格,而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性格,是习惯、情感、品德等要素的复合体。欧文十分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举止以及遵守秩序和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他也十分重视对幼儿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提倡在集体中培养幼儿的仁慈、正义、正直、诚实、有礼貌、守秩序等好品格。社会领域教育要达到有效乃至长效,还要重视教师和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教师自身的社会性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模仿是幼儿的一大特点,教师的榜样对于幼儿的社会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社会领域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开展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时要做到三共同:共同作用、共同参与、共同影响,即专门的社会领域教学活动与渗透在其他领域和一日生活中的社会教育共同作用;幼儿园教师、家长和社会多方教


育力量共同参与;教师的榜样、教师自身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和环境创设共同影响。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实现社会领域教育的有效乃至长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ZT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