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4.3牛顿第二定律(1课时) 一、新课标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牛顿 ...》,欢迎阅读!
![课时,定律,掌握,技能,要求](/static/wddqxz/img/rand/big_33.jpg)
4.3牛顿第二定律(1课时)
一、新课标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2、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二、教学重点
牛顿第二定律 三、教学难点
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1、复习回顾,创设情景,归纳总结;
2、通过实例的分析、强化训练,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完成牛顿第二定律探究任务的引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作用力、质量
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是通过什么方式怎样来研究的呢?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看一例,若一水滴从高空落下,高其所受阻力与速度成正比。那么,该阻力如
何表示?能否写成f=v?
学生活动:不能。应写成f=kv。
教师活动: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么现在我们研究的是a与F和m的规律。那么从数学
角度,能否写成a=F/m或直接简单地写成F=ma呢?
学生活动:应写成a=kF/m或F=kma 引导学生看书,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
l、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应该怎样表述? 2、它的比例式如何表示?
3、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各量是矢量还是标量? 4、各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力的单位“牛顿”是如何定义的?能不能取k=1?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分析相关问题,回顾历史对力的单位N的规定。 教师活动:如果能写成F=ma的话,有什么要求?
- 1 -
学生活动:该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即F用N、m用kg、a用m/s2
教师活动:很好。接下来我们再来研究。在探究时,我们平衡了f后,则小车受到的作用
力就是所挂钩码的重力。即研究的是物体受到一个力作用的情况,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上述规律又将如何表述?
学生活动:公式中的F应当为合力。
教师活动:再看公式,a的方向又如何呢?大小又如何呢?
学生活动: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
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教师活动:如F为0,则加速度如何?如F恒定,则加速度如何?如F变大或变小,则加
速度如何?如F大小和方向都改变,则加速度如何?如何总结?
学生活动:a随F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教师活动:讨论a和F合的关系,并判断下面哪些说法不对?为什么?
A、只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才具有加速度. B、力恒定不变,加速度也恒定不变。
C、力随着时间改变,加速度也随着时间改变。 D、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随即消失。
E、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逐渐减小时,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
F、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一定受恒力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分析后教师总结: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与物体的加速度
具有同体性、矢量性、瞬时性、同步性。
教师活动:出示例题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决。
例题1:某质量为1100kg的汽车在平直路面试车,当达到100km/h的速度时关闭发动机,经过70s停下来,汽车受到的阻力是多大?重新起步加速时牵引力为2000N,产生的加速度应为多大?假定试车过程中汽车受到的阻力不变。
例题2:一个物体,质量是2kg,受到互成120°角的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都是10N,这两个力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大?
学生活动: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讲解自己的解答.并相互讨论;教师总结用牛顿第二定律
求加速度的常用方法。
教师总结:1.明确对象,准确受力分析(画图);2.什么是合力?确定合力方向,计算
或表示出F合;(合成或分解图)3.运用F=ma或运动学公式解题.4.反思检查,解题严密.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牛顿第二定律概括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即合外力决定了加速度,而加速度影响
着物体的运动情况。因此,牛顿第二定律把力和物体的运动构成一个整体,其中的纽带就是加速度。
(四)例题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Y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