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国际化战略与内涵式发展

2022-12-26 14:2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校的国际化战略与内涵式发展》,欢迎阅读!
内涵式,国际化,战略,高校,发展
高校的国际化战略与内涵式发展

作者:茹志波,林美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21



茹志波,林美

(燕京理工学院国际合作与培训开发中心,河北廊坊065201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六章为“扩大教育开放”,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开放来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的水平。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解决了中国高校多年以来办学国际化实践探索的适宜性问题,也阐明了下阶段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方向及要求。本文从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意义、国际化战略的形式与内容及国际化战略的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国际化战略与内涵式发展的几点思考,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高校;国际化战略;内涵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123-02

一、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意义

当今高校的发展已经由粗放式转入内涵式,而内涵式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国际化。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建设的必然选择。对高校而言,更应以全球的观点和国际的视野融入世界高水平大学办学体系,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并在其中不断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建设成为国内乃至世界知名大学。根据国家相关的文件要求,契合“十二五”发展规划,高校需要以办学国际化为手段和途径,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科学研究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可以讲,学校实施国际化战略,以国际视角和教育现代化要求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而学校的内涵发展必将带动国际化的进程。

二、国际化的形式与内容

高校呼唤教育国际化,包括教育观念、师资构成、学生来源构成、办学条件、课程设置、对外交流、高教管理等元素。高校的国际化不单单是送学生出国学习实习,或招收外国留学生到学校学习交流,而更多的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以及管理模式的国际化。因此,还要积极寻求、联系并引进国内外知名教育教学专家到学校介绍、交流、培训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国际化理念先行势必带来多种形式的国际化战略,除了深化与海外知名院校课程合作、扩大合作规模与数量、成批量输送学生赴海外留学的传统国际化战略以外,还要重视高校教师出国培养工作,加强对教师的海外培训,与海外学校联合组织各种学术交流和友好联谊活动,艺术节、文化周、体育友谊赛等,培养高校学生们参加国际活动的能力,同时也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新模式。通过举办各种国际性会议、论坛、研讨会等,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指导高校的学科建设和育人模式。这对提高高校师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学校知名度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现代广泛应用互联网、远程视频、无线通讯等科技手段,直接与国外名校接轨,把课堂延伸到海外,让高校学生在学校就能接受到国际名师的指导。还要重点支持有实效、成果新、认可程度高的国际研究方向,关注论文国际发表数量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规划情况,适时成立相关的研究所,争取将我校学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此外,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高校的基本条件,设置一些对外国人有足够吸引


力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华传统文化学科,招收更多的海外留学生。适时建立海外教学基地,把课堂转移到国外,一方面可以扩大海外招生的规模,另一方面,也为国内学生搭建出国学习实习的平台和跳板。

三、国际化战略的保障措施

1.举全校之力,推动国际化办学进程。(1)根据高校实情和国际化项目的不同特点,有计划地推进“学校统一领导、国际合作交流中心统筹协调、二级学院具体实施”的国际化办学体制和模式,形成全员参与国际化进程的良好局面。(2)制定和完善国际化办学管理办法,明确各二级学院、职能处室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的权、责、利,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和资源,把国际化办学做大做强、做深做细。(3)建立衡量国际化办学指标体系。建立民主、客观、量化、可操作的国际化办学衡量指标体系,列入年度部门及个人考核指标,用以评估各部门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将国际化衡量指标作为部门和个人晋升评分的一个重要指标。

2.推出国际化办学激励机制,鼓励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1)建立部门国际化办学激励机制。对年度考核业绩突出的部门和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直接承担国际合作项目的二级学院在经费和人员的配备上予以政策倾斜。(2)建立海外学生交流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基金,资助品学兼优但经济困难的本校学生到海外名校学习、交流和培训;接收国外留学生,奖励学习成绩突出的外国留学生以及在留学生招生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3.加大项目宣传力度,提高项目活动的规模。(1)建设国际水准的学校及业务单位两级英文网站,落实责任单位,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媒介,如网络、广播、报刊、显屏、招贴、海报、传单等,广泛宣传合作项目,扩大受众规模,做到有意向的人参与项目,无意向的人了解项目。2)定期举办合作项目说明会,邀请项目合作方来学校展示宣传其优势,回答学生的咨询。3)成立出国留学服务中心,招募学生志愿者,为有意向出国留学的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

4.成立专门的国际教育学院,招收留学预科生和国外留学生。高校应该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留学预科生和海外留学生的管理,同时面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招收交换生或留学生,开办语言培训和文化体验交流,扩大高校的国际影响力。同时要特别注意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在学术文化管理方面的不同。采取多样化考核措施和评价方法,提高留学生的培养质量和毕业率。促进留学生工作校内管理服务的规范化和校外管理服务的社会化。

5.深化国际课程建设工程,提高国际竞争力。(1)深入推进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改革。学习国外一流大学先进的教育理念、评价体系、教学管理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改革。深入推进与国外高校多种形式的合作,有选择地支持联合培养、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并探索商科等专业的国际认证,如美国管理会计师、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等对会计学专业的国际认证。(2)建立健全国际课程体系。积极引进课程、教材、师资等海外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开展与海外高校的课程对接工作,完成中英双语的课程体系建设,汲取海外课堂的优质授课内容与教学方法,并将其融入到本校的教学内容当中。积极寻求“2+2”、“3+1”等多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借鉴欧美高校学生海外课程学习管理办法,鼓励条件成熟的院系发展与国际大学的学生交换培养,推动课程体系学分互认,逐步推行学位互授联授的联合培养机制,使课程体系国际化。(3)加强汉语言文化教育。汉语言文化教育为留学生的重要课程,能够帮助留学生尽快克服留学的心理障碍,顺利适应留学生活,传播中文化。因此,要特别加强汉语言文化教育,完善学校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课程体系,支持国际汉语教育提升学校汉语教学的国际影响力,有针对性地谋划新建孔子学院课堂。⑷提升生的国际竞争力。鼓励学生参加国际课程学习,包括国外远程网络教育,参与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特别是国内举办的国际会议。提高学生用外语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和


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的能力。为学生领袖和骨干寻找提升能力的机会。探讨制定学生参加国际课程和参加各类学术活动计算学分办法,促进学生参加国际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语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办国际化大学,是高校坚定不移的办学目标,是高校肩负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也是高校工作者创造事业辉煌和人生财富的历史机遇。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高校应当凝心聚力,集贤集智,团结奋斗,在解放思想中深化改革,在开拓创新中谋求发展,在真抓实干中提升质量,全面加快高水平内涵式国际化大学建设的步伐。以国际化战略促进内涵式发展,以内涵建设推动实施国际化战略,才能全面提升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使高校早日全面迈向世界,成为中国的“常青藤”。

参考文献:

[1]王哲.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M].第一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2]谢海均.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学校教育:兼论学习社会理论与实践[M].第一版.上海三联书店,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WW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