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灯谜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2-12-02 17:05:4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灯谜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欢迎阅读!
古诗文,灯谜,运用,初中,有效
论灯谜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摘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论提出学生应具备 乐学善学,重点是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等素养,教育部在教改中提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具体要求。在当前的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把灯谜与古诗文教学结合起来中,既符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论,又符合新课标精神,充分发掘灯谜的文学性、趣味性、启智性,不失为点亮古诗文课堂的一盏明灯。 关键词 :灯谜 古诗文教学 有效

灯谜,又称廋辞隐语,是指运用中国文字的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笔划部首的象形离合,音、形、义的变化等特点,采用会意、别解、象形、离合等手法来制谜,从而使谜面和谜底之间达到相互扣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我国已有千历史,虽然短小精悍,却融入了中华千年文化的精华。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论提出学生应具备乐学善学,重点是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等素养。古诗文教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板块,是语言积累与运用的有效形式,但在当前的中小学古诗文教学中,仍存在文字生僻晦涩难懂,学生兴趣不浓,教师苦心经营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的尴尬情况。而许多灯谜的谜面或谜底都是古诗文或是与古诗文有关的文学知识,把灯谜引进古诗文教学实践,效果显著,值得探究。

一、灯谜在中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是帮助理解、背诵字、词、句的有效途径。字、词汇、篇章的理解和背诵是古诗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引进灯谜,有利于字、词、句的理解和背诵。例如在复习《论语》十二章时,我出了一个谜语:出众,打《论语》一名句。谜语一出去,本来安静的课堂立刻炸开了锅,学生们三三两两马上讨论起来。个别本来昏昏欲睡的学生马上来了兴趣,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猜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既巩固了这个名句,又增强了背诵兴趣。

(二)能活跃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拓展阅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论认为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素养,提高学生勤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能力。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灯谜具有寓教于乐”“于教于智的特点,通过别解 、假借、 运典、 增损 、离合、 法门等多种方法来猜谜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兴趣。如笔者在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学部落综合性学习活动时,设置了读古诗,猜成语节,把古诗文与成语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例如: ?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无与伦比) ? 2)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见如故 ?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卷有益) ?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销声匿迹)

(三)能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核心素养理论认为审美情趣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核心素养之一,灯谜融入了百家的思想和学说,猜灯谜的过程就是审察灯谜的意趣和情趣过程,也是鉴赏美的过程。例如在讲《岳阳楼记》时,可悬上一幅彩色谜昔逢秋雨愁屋漏 今迎瑞雪喜岁丰猜文中的一句名句。随着谜底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揭开,师生在这一千古名句中感受范仲淹心怀天下的胸怀和家国担当,得到情感熏陶。 二、灯谜在古诗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形式


(一)以谜为导,激发兴趣

许多灯谜的谜面或谜底是古诗文的特点决定了灯谜与古诗文教学结合的可能性,在课堂的引入、内容分析、课后作业这些环节中,均可以很好地运用灯谜来促进教学,其中最常用的是导入部分。例如笔者在教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狼》这一课时,在导入部分先让学生猜谜语:像狗不是狗,似狐并非狐。前面架侧刀,后面拖扫帚。(打一动物)谜语一出,学生立马炸开锅,打起十二分精神来猜谜语,并且很快猜中。借着被谜语激发的学习兴趣,顺利地把学生吸引到了《狼》学习中来。

(二)以谜促写,降低错别字出现率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册都附加十首课外古诗,而这十首古诗都是期中、期末甚至升中考试的必考内容。把古诗背下来不是难事,但学生在考试中往往音写错别字而扣分,虽经老师提醒无数遍却屡错不改。针对这一头痛的问题,笔者和同事们想过不少办法,但收效甚微。后来突发奇想,萌生了用灯谜来消灭错别字的方法,大大降低了错别字出现率。

例如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江南逢李龟年》里岐王宅里寻常见,很多学生总是喜欢把写成了。我给学生出了道谜语:山寨王的分支(打《江南逢李龟年》里的两个字)。学生们高兴地喊出岐王二字,自此一提起山寨王,便记住了,在当时期末考试中正好考了这一句,获益匪浅。类似的还有:家家户户赏梅雨(《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易错写成

白白净净无污点,(《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易多加一点)

可见,把灯谜运用到古诗默写中,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记得更牢固,有效降低了错别字的出现率。 三)以谜促教,一清二楚

《老子》曾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少学者提出了更不如授之以欲的看法,更有前辈提出方法不是由老师总结,还应让学生动手创造的观点。受此启发,在严峻的中考备考形势下,当面对繁重的古诗文学习,学生总是瞻前顾后,学了前面忘了后面,这次纠正了,下次又出错,效果总是不尽人意。为此,鼓励学生自创一些谜语,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和字词,效果显著。 例如:《次北固山下》的字极易弄错,有学生自己琢磨出了一个谜语:两根绳子荡秋千(打《次北固山下》诗中一字),在课堂上全班同学都来猜。又如学习《木兰诗》名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时,有的同学出了道谜语:十字刀落鲜血溅,谜底就是万里赴戎机里的一个字。学生进一步解释道:即战争,战场,在战场上和敌人厮杀时,不是敌死就是我亡,你必须果断把大刀向敌人脖子上砍上去即的那一丿,之后肯定会血溅沙场,所以字肯定会有。其他学生听后恍然大悟,连连点头称赞。

怎么教教育工作者一直探讨的问题。利用灯谜知识,创造性地对古诗文教材进行二次加工,生成丰富多彩的灯谜,点亮古诗文学习的课堂,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的思想活动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和知识的巩提升,是一次有效的尝试,值得我们去不断实践和探索。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主编.实用灯谜大全[M].上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2] 魏育涛著.潮汕灯谜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3]吴志荣 .灯谜赏析[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4]晓俪、郭江主编.灯谜指南[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5]章荣跃.灯谜艺术语文教学的结合[J].教育教学研究,2000年第3 学报,2004年第2

[6]黄书贤. ---谈谈灯谜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学科教学2006年第9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PQ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