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龄前幼儿常见心理问题》,欢迎阅读!
学龄前幼儿常见心理问题
学龄前儿童指的是3—7岁的儿童。随着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学龄前儿童的情绪、情感虽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因为皮层下中枢的活动仍占优势,故此期儿童的情绪易激动、不稳定,情感也具有易变性和富有冲动性,对情感和情绪的调节性较差。此期是幼儿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家庭是小儿出生后赖以生存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的物质和文化条件、家庭成员的关系、家长对小儿的态度以及小儿在家里的地位和生活方式,都极大的影响着小儿性格的形成。所以,家长要充分重视婴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并注意培养小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培养积极的性格特征,为促动小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提供健康的家庭环境。
学龄前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抗行为
因为幼儿独立性和自我控制感的发展,在某一时间他们会表现出极端的反抗行为。他们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总回答“不”。所以,家长常感到自己的受到威胁,甚至担心孩子将来会不适合社会的要求。北京友谊医院心理门诊医生提醒家长朋友,幼儿的这种行为是自我意识独立的一种表达方式,属正常发展的表现。如果家长能够理解和尊重儿童,适时地实行准确引导,这个阶段会很快度过。 2.发脾气
幼儿有时会大发脾气,这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幼儿已经开始独立并且知道自己的需求,但是还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或合适的方法表达其感受。常表现为赖在地上,踢腿,挥舞手臂,大声哭闹。医生认为,小儿发脾气的原因常是疲劳、家长未能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或反复批评某些行为等。作为家长应仔细分析小儿发脾气的原因,在避免儿童自我伤害的前提下,不要特别留意正在发脾气的幼儿,家长应尽可能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并于事后给予安抚。家长应注意不随意惩罚幼儿,同时告诉孩子他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3.遗尿
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陈海明介绍说,小儿5岁以后仍会发生不随意排尿,即遗尿症。遗尿大多发生在夜间熟睡时。遗尿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遗尿症多因为控制排尿的水平迟滞所致而无器质性病变,继发性遗尿症多因为全身性或泌尿系统疾病引起。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生长旺盛,阳气未充,易发生遗尿。对于无器质性病变的小儿,中医主张滋阴壮阳,如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5岁以下小儿按大人量的1/4服用,5-14岁儿童减半服用。陈大夫说,在她治疗的患者中,耳穴治疗因无痛苦、治疗方法简单、效果好且经济低廉,易于被孩子和家长接受。她真诚地提醒孩子的父母,对有遗尿现象的孩子应耐心寻找原因,做到不给小儿太多的压力,缓解孩子精神紧张情绪,努力协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在晚饭或睡觉前减少孩子水分的摄人,夜间按时叫醒小儿排尿等。 4.咬指甲和吮手指
咬指甲和吮手指是婴儿与生俱来的反应,它能给孩子带来安全和满足感。吮指和咬指甲多在安静、寂寞、饥饿、睡眠、身体疲倦而自寻安慰时出现,该行为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家长应积极寻找原因,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安全感。 5.手淫
学龄前期小儿常常因为外生殖器局部积污刺激、裤子太紧或骑车摩擦发痒而去抚摸外生殖器。有的孩子可能因为缺乏玩具和游戏而玩弄外生殖器,也有些小儿因睡眠习惯不良,醒后不肯起床而以抚摸外生殖器为慰藉。作为家长应仔细查明原因,给小儿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提供充足的游戏机会以矫正不良习惯。医生认为学龄前期若手淫行为处理不当,会造成儿童自恋,不愿意与他人接触,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家长应给予充足的理解。
6.攻击性行为
有些小儿在游戏时会表现出咬、抓或打伤别人等攻击性行为。这些小儿或因遭受挫折;或是模仿成人的行为;或为引起父母或老师的注意等。父母和教师可在制止其行为后,带他(她)到安静的地方,让其自己反省,学习控制自己。协助孩子使用适当的方式发泄情绪,如运动、做游戏等,并协助孩子获得群体的认同,决不可用体罚的方式粗暴对待。 7.破坏性行为
有些小儿常因好奇、取乐、显示自己的水平或精力旺盛无处发泄而无意中破坏东西,有的小儿则是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嫉妒、愤怒或无助情绪而有意地采取破坏行为。作为家长应仔细分析原因,对孩子的好奇心不应加以抑制,对有意破坏的孩子应避免斥责和体罚,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准确指导。
专家指出学龄前儿童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好提问题、易冲动、自制力差、易受暗示、模仿性强。针对儿童的特点,家长应准确引导,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儿童在模仿中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P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