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角色与教育

2023-07-09 05:38: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性别角色与教育》,欢迎阅读!
性别,角色,教育
性别角色与教育

摘要 通过对性别角色的内涵、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在对男女性别角色的新认识基础上提出因性施教的原则。 关键词 性别角色 差异 因性施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千差万别的,这是因材施教的客观依据。在这种差异中,男女之间的差异更引入注目,以下谈谈性别角色的内涵,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在对男女性别角色的新认识基础上提出因性施教的原则。

一、性别角色的含义

性别角色是指属于特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社会和群体中占有适当的位置,及其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 二、性别角色的特点 ()文化制约性

性别角色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其内容受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文化特点。同一性别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获得迥然不同甚至相反的性别角色。

()相对稳定性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性别角色,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是社会结构的稳定性的基础之一,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之一,也社会结构相对稳定的反映。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日益增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人的体力在社会生活中已经不再占有重要地位了,但是,建立在体力决定性别差异这一基础上的角色分配却依然存在。一些社会理学家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二:一是人们通过世代相传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已经从心理上习惯了这种角色分配,任何改变都可能造成社会心理适应不良;二是性别角色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仍可以在人类纷繁复杂的生存现象中建立和维持一种性别间长久的秩序。因此,尽管男女的生物学因素与性别角色的直接联系早已消失,但建立生物学意义基础上的性别角色分配依然存在并将长期存在下去。 ()性别角色的多样性

性别角色中包含着各式各样的亚角色。例如,在我国典型的男性角色中,至少包括着诸如儿子、丈夫、父亲、职业男子等等角色。 三、性别角色产生的原因 ()性别角色获得的生理基础

影响性别角色心理差异的生理因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遗传基因、性激素和大脑。

1、遗传基因

男女之间遗传基因的差异主要存在于第二十三对染色体中,在这对染色体中,由两条标号均为X的基因组成女性,而男性则是由一条X基因和一条Y基因组成的。

2、性激素

雄激素和雌激素实际上同时存在于男女体内,只是含量不同而已。性激素水平不同,在个体发展的两个阶段上会对行为产生影响,第一个阶段是出生前阶段,第二阶段是成年期(青春期及其以后)


3、脑

下丘脑的性别差异是胎儿发育过程中脑组织分化的结果,它的情形决定着激素的垂体分泌形成——周期的还是非周期性的。女性的下丘脑控制着垂体周期性地释放激素,产生月经周期,而男子的下丘脑则控制着相对稳定的垂体激素分泌。 大脑的单侧化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中一个活跃,令人兴奋的领域。单侧性指在某种程度上由一侧半球而不是双侧半球所控制的的特殊功能。壁如语言过程,一般说来,大脑左半球司语言思维,右半球司空间识别,男女在语言思维和空间识别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男女大脑单侧化的研究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兴趣。从大脑两半球的运用来看,某些性别差异确实存在着,但其原因目前仍不清楚。 ()性别角色分化的社会因素 1文化背景

在农业文化社会中,男人的气力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男性的地位远远高于女性的地位。女性角色的主要价值是生儿育女。

在工业文化中,由于生产方式的机械化、自动化、体力不如男人的女性也可以进入生产的行列。因此,工业文化社会比农业文化社会具备男女平等的社会化基础。

2、学校与家庭

学校教科书一般都存在着宣传性别刻板印象的倾向。1982年美国心理学家丹玛克分析了五个国家(法国、西班乐、瑞典、苏联、罗马尼亚)的初级课本,把相当于美国小学年级水平的其他国家课本中所有故事都译成英语,然后找出其中的男女主角与配角。他发现:虽然各国国情不同,但有两个共同点:即所有国家都是根据各自传统,使男女不同角发挥不同的作用,书中男性角色多于女性角色(除瑞典教材之外)

据对我国现行幼儿园教材及小学教材的调查,这些教材虽然比外国的男性占的比例要小,但也是男性占绝对优势。教科书所表现的两性差异可能会给儿童造成一种错觉,即女不如男。华东师大心理系育年级学生戴健林调查了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措施。调查结果表明,父母给孩子买玩具是男女有别的,57%的父母给女孩买娃娃之类的玩具,只有11%的父母给男孩买这类的玩具;50%的父母给男孩买刀枪之类的玩具,而给女孩买刀枪的只占18%。可以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主要内容,父母给孩子买玩具的区分,无疑使孩子们在活动内容上产生分化,从而使其在性别行为中也随之产生分化。另外一项调查结果还表明,父母中的绝大多数都给女孩穿红、白、黄三种颜色的衣服,尤其是红色衣服,而给男孩大都穿蓝色或黄色的衣服。父母对服装色彩的选择,同样会强化孩子的自我性别观念,从而对他们的自我性别认知起某种促进作用,使他们更有意识地巩固和发展性别角色行为。

四、对男女性别角色的新认识及教育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学校和教育工作都应有的态度是:

首先因性施教。要树立正确的观点,既要承认性别差异,在训练方法、练习重点应男女有别,但也反对重男轻女,重女轻男倾向,因为性别没有好坏、优劣之分,明确男女生智力发展可能达到的高度是相同的,根据最近发展区域原则,切合学生实际,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扬长补短。各阶段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要切实把握学生发展过程的特点,做到扬长补短,记忆力强的多布置一些该熟记的知识内容,好奇心强多提供一些探索研究的机会。同时,也应从发展的需要看到学生的不足与弱


项,对多靠记忆获得好成绩的女生教会她学会思考比记忆更重要,要更多提供动手动及思考问题的机会。对做事马虎不踏实的男生提醒他们学习必须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严格要求他们,培养踏实认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阶段教师家长要及时开导学生,适时进行青春期教育,及早预防初二现象,使男女生正确认识生理变化带来的各种现象,对学习不要造成分心与干扰,同时,要把思想工作做得深入,使男女学生都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不因一时成绩欠佳而气馁,要有自信心,积极进取。

同时,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家庭社会克服重男轻女传统思想,不要对女孩过多地限制,不仅仅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树立一种现代观念,提供更多的社会活动机会,开拓她们的视野,拓展她们的思路,给她们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企业单位克服招工中性别歧视,给女性提供均等的实习就业机会,给她们提供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总之,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千差万别的,这是因材施教的客观依据,本文仅从性别差异这个角度提出对不同性别进行不同教育的粗浅认识。 参考文献

1】柳海民,教育原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蓝维,德育学科教学理学,人民出版社,2004 3】张兴春,教育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阿伦森,社会理学入门,群众出版社,1985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NA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