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12-27 06:39: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欢迎阅读!
新疆,少数民族,对策,适应,内地
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徐钰君

来源:《成才之路》 2020年第3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中药学品牌专业(编号:TAPP-PPZY2015A070)、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专项课题“提升内地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研究——以南京仙林大学城六校为例”(项目编号:16FYHLX100)、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一流学科”建设管理创新项目立项课题“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式探索”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钰君(1978-),女,江苏南京人,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究。

徐钰君

(南京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要: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进行学习、生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困难。文章主要从心理适应情况、学习适应情况、文化适应情况和生活适应情况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析与研究,并对促进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性工作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学习适应;文化适应;生活适应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33-0018-02

在笔者工作的大学城内,共有六所高校接收来自新疆的约上千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地教育水平差异,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需要较长时间,融入学校较缓慢。本文主要对南京某大学城的大学生展开调查,并采用问卷网答卷方式,从心理适应情况、学习适应情况、文化适应情况和生活适应情况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

一、调查对象

截止20186月,南京市仙林大学城共有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942人。本次问卷采用问卷网答卷方式,共有255人答题,占总人数27.07%

二、调查结果

本课题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情况、学习适应情况、文化适应情况和生活适应情况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

1)心理适应情况。心理适应主要是指各种个性特征互相配合,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笔者主要从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调适两方面来调查他们的心理适应情况。在回答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心理承受能力如何时,96.08%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和以上。在回答遇到疑难问题时会不会去找老师时,选择经常和有时的学生占了74.51%。就调查而言,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情况合格。


2学习适应情况。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笔者调查了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策略以及学习焦虑等几个方面。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们对学习的反馈压力最大:47.06%的学生不制订学习计划36.08%的学生没有明确学习目标,37.25%的学生跟不上老师上课的思路,40.78%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表示不确定或不满意,44.71%的学生到现在还没有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方法。就总体而言,77.25%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学习焦虑。

3文化适应情况。文化适应,主要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对自身文化系统的逐渐调整以适应目的语文化的过程。82.35%的学生觉得,应该充分融入就学地的生活;94.9%的学生认为在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应适应就学地文化。就调查结果而言,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文化适应情况良好。

4)生活适应情况。笔者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来到内地后的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经济情况和社交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49.8%的学生感觉缺少朋友,36.86%学生表示会感到孤独,40%的学生不爱参加集体或者社会活动,62.35%的学生认为风俗习惯、41.57%的学生认为语言会给同学交往带来障碍。因此,从调查可以得出,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欠缺。

三、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1学习压力较大。由于经济历史等原因,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教育平普遍较低的地区,其整体的知识结构、知识基础与其他地区的学生相比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大学生一般跟不上学校的正常教学进度,再加上语言的差异,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力较大。

2文化、心理适应能力尚可,但社交能力欠缺。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和心理适应情况良好,与其他民族大学生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受民族环境与原生文化的影响,这些大学生的民族感较强,虽然他们渴望与其他民族的同学交流、学习,但在实际中他们容易形成“小团体”,社交能力欠缺。

3)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有欠缺。调查显示,47.06%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制订学计划36.08%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53.73%的学生对未来就业比较迷茫。由此可见,不少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计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方面尚有欠缺。

四、促进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性的工作对策

1)加强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教育。本次调查显示,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仰呈现出理性化的趋势,且在生活中影响不大。高校要持续加强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教育,要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史、国史和新疆“三史”,使他们更加主动自觉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坚持民族团结。

2)加强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让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自立、自信和自强意识。高校要加强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可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勤工助学,树立自立自强精神;强化耐挫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强诚信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等。高校只有不断引导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自立、自信和自强意识,才能培养他们自立、自信和自强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

3)加强学业、职业生涯规划,让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目标。高校要帮助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切实可行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一是高校教师要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鼓励他们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学业、职业生涯规划。二是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


结合他们的特点,切实提供适应他们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择业适应能力与就业率。

4)加强学习帮扶,提高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是高校可根据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英语、高数等学科,组织开展补习。二是发挥班集体的作用,组织开展“一帮一”学业互助。三是评价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时,标准要多样化,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吴儒练,刘叶飙,熊山妹.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研究现状评述与展望[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4(04).

[2]窦新芝,阿曼古丽·木沙.社会转型期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与对策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3(09).

[3]李德福.内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问题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2).

[4]张晶,范筠娜.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适应现状的研究——以天津地区为例[J].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5]袁淑清.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05).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Jf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