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纲要》为出发点,看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评价

2022-10-16 21:16: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纲要》为出发点,看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评价》,欢迎阅读!
教育评价,学前,纲要,出发点,当前
以《纲要》为出发点,看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评价



摘要:学前教育评价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其中第四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学前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于是各地展开了对《纲要》的学习。近几年,在学教育评价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我们还应清楚地看到现象背后仍存在问题。本文不但介绍了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而且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旨在将评价与《纲要》结合,分析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纲要 学前教育评价 发展 问题 发展方向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任着启蒙幼儿的重任。但是,在当前社会中,基础教育已经成为应试教育的代替品,导致基础教育产生了很多问题:重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轻主体意识、学习兴趣,忽视自我能力的培养和积极情感的体验。所以,是否应该让学前教育也被扭曲的评价所压制,以及如何对学教育评价等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笔者认为,学前教育评价是学前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合理、恰当的评价不仅会有利于学前教育的发展,而且还会给社会教育事业带来长远影响。 一、近几年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2002年年初在北京开展了国家级别的新《纲要》培训班,随后许多幼儿园、学前教育培训机构等积极开展对《纲要》的研究学习。我国的幼儿园的教育评价短时间内发生了重大变化,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评价的关注。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我国的学前教育评价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社会各界开始注重评价在教育过程中的价值,注重引进西方先进的评价理念和文化思想,对我国的学前教育评价产生了很大的启示。第二,评价方式从注重他人评价到注重自我评价,从注重定量评价到注重定性评价,再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其次,专注于对学前教育评价建立一种科学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而且许多幼儿园教师开始会利用评价的结果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再次,评价者和被评者的关系从相互对立紧张戒备的状态转变为相互信任、相互协调、公共合作的关系。

可以说,这些年我国的学前教育评价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仔细分析当前的学前教育现状,还是会发现当前的学前教育评价仍存在问题。 二、当前学前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与多位市内的低年级教师访谈中了解到,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呈现明显不同。当然,我们承认,在正式入学前,一个儿童的智力、心理、社交、行为等发展等发展是受各种因素影响与制约的。但是,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正规的系统教育的场所,因此,学前教育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评价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问题在于1、从评价目的看,当前的学前教育评价主要是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为目的,重视对评价对象进行分等鉴定。虽然近些年一些新的评价理论观点,如“评价要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服务”“通过评价创设适宜每个儿童的教育”等,但大部分地区的评价仍是根据评价结果将儿童进行区分。2、从评价的内容看,评价涉及到领域不均衡,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评价仅仅局限于幼儿发展评价方面,对教师评价及学前教育机构的评价微乎其微;同时,笔者发现有的地区评价内容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3、从评价的方法看,一直沿袭传统的评价方法,习惯使用总结性评价、他人评价和定量评价等方法,但由于教育活动及其复杂,每一种评价方法都具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使得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4、目前某些地方还缺乏较科学、完善的学前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正处于改革和发展阶段,它涉及到当前幼儿园的管理、学前教育机构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的素质等等方面,虽然近几年我国的学前教育评价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评价并不成熟,学前教育的评价迅速发展的现象背后还存在各种问题,还缺乏系统性,因此,我们更有必要认真学习《纲要》中关于评价方面的内容。 三、从《纲要》分析当前的学前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纲要》中明确提出“教育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应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为了更好的运用学前教育评价对


学前教育的作用,我们应该认真学期《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教育评价的内容,将理论与现实的评价现状相结合,才能让评价发挥最大的作用。

从《纲要》分析当前的学前教育评价,其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1 评价目的的发展性。《纲要》明确提出评价“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强调评

价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这些体现了当前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性目的,即:促进每一幼儿的发展、教师的反思性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进入21世纪,随着对学前教育评价的逐渐重视,评价的目的也需要发生变化,《纲要》中关于评价的内容启示我们,评价应以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一个学习、诊断、改进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从而使学前教育评价获得了巨大教育力量和教育价值。 2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纲要》中规定: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

者”,而且还详细规定了“幼儿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可以看出《纲要》关于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革新就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样不仅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对教育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而且有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自觉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3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纲要》强调了形成性评价、自我评价以及质化评价的方法。如“评价应自然地伴随

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强调了形成性评价;同时还提倡“综合采用观察法、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因此我们要改变过去旧的评价方式,而是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将评价的领域拓宽,这样才能发挥评价的作用。

4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纲要》指出,“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

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可见,幼儿教育评价的范围不再仅仅局限在幼儿的知识技能上,而是充分注意到了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学前教育评价内容的扩大,使得我们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的认识更加全面、真实,有利于评价工作的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5 评价标准的个体化。《纲要》在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中指出“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

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过去多使用的是绝对评价、相对评价的标准,绝对评价着重考察评价对象与客观评价标准之间的差距;相对评价则是进行整体的横向比较,这些评价标准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因此,《纲要》中的内容提倡我们使用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强调评价时针对每个幼儿的特殊情况,这样才使将学前教育评价真正服务于幼儿 6、重视非正式评价。《纲要》中关于评价的表述可以看出,非正式评价是学前教育评价中一种新的非常重要的评价,它能够提供关于幼儿全面的、活生生的、即时的信息,因此,非正式评价对幼儿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能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当的评价,可以很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教育评价绝不是为了划分优劣,也不应该是根据一种标准对幼儿的外在行为进行简单的评价判断,而是要真正地从幼儿的立场出发,去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我国的《纲要》中已经渗透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的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的终身教育思想。“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了让儿童能够一生持续地学习,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是为了让他们能够为自己所处的环境作出充分的贡献,并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人生。希望我们对《纲要》的学习,能够对我国的学前教育评价产生启示,从而使学前教育得到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1《新课改背景幼儿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张俊燕文 2《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张曙光文 3《学前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王正可文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Im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