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效调动青年团员积极参加基层团组织活动的对策研究》,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效调动青年团员积极参加基层团组织活动的对策研究
作者:胡依杰
来源:《商情》2011年第09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青年团员参加基层团组织活动的调查,提出了四条对策,以增强团组织的生命力、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关键词】基层 团组织 调研
团中央组织部日前公布的全国团内统计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共青团员7543.9万名,比2006年增加194.3万名,增长2.64%。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青年数计算,全国团员青年比例为24.8%,比2006年增长2.9%。从职业结构看,全国团员中,学生团员3872.8万名,占51.34%;农牧渔民团员2032.5万名,占26.94%;第二产业团员553.9万名,占7.34%;第三产业及其他行业团员1084.7万名,占14.38%;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员355.2万名,占4.71%。由此可见,目前中国共青团员数量巨大,尤其是学生团员占据主导地位,达到51.34%。但是就目前来看,高效大学生参加团组织活动积极性不高,活动如火如荼的办,真正参与其中的同学却是少之又少,而个别举办热闹的活动,还是“托”。
调查显示:这些活动没什么吸引我的地方,而且很多同学接触不到你们的活动,扩大宣传力度,然后你们自己要先制作出一些能吸引人的作品,让别的同学看了也有要分享的欲望。还有就是现在的大学生一般都猫在网上么,可以的话通过网络手段宣传一下,可以让同学在网上参与。这是同学们的心声。这从侧面反映了宣传力度不够,无法引起同学的共鸣是活动参与度不够的其中的一个原因。但是我想真正的情况应该是活动本身不具备在同学中广泛开展的实践性,即单单考虑活动的意义,学生工作功利性太强,不重视学生的想法,而不从学生生活、学习入手,不了解他们想要参加怎么样的活动,不开展学生亟需参与的活动。 要如何改变上述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调整工作心态
基层团组织工作,首先应该是从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出发,知道他们需要怎么样的团组织活动,从而正确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同学,走积极向上、健康的成长道路。具体的,我们的学生团干或者校团委,应多深入班级,寝室走访同学,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了解他们的需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真正成为我们学生团员的依靠,加强团组织在学生中的归属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 重视活动质量
现在高校内的活动真是数不胜数,但是真正能给同学带来实际收益的活动又有多少呢?这不仅白白浪费了活动经费,而且同学们也被各种规定的“到场率”弄得不胜其扰。俗话说,好的印象需要长时间来建立,而坏的印象却只要一次就能产生。所以更要求我们基层团委提要活动质量,走学生需要、学生收益道路,不断提要公信力。校团委应严格把关,设定活动规范标准,对活动进行严厉把关。 三、做好总结
活动之后,应养成总结的良好习惯。从活动的目的,活动的开展过程,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活动成果各方面进行总结,收集同学的反馈信息。评价活动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对于成功的经验要归纳,以便下次进行借鉴。不足之处,要分析原因,提出解决之法,以便在未来的活动中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四、健全团委干部培养机制
任何活动的举办成功与否与活动的发起者或者领导者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领导者的思路以及能力对于组织活动的团队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如何做好团委干部的培养工作至关重要。应树立能者居之的思想,对于有能力的学生团干进行提拔,并授权负责活动。团委对于每位学生团干的能力进行考评,建立档案,记录其工作、学习、工作以及对于其他后一辈团干的培养情况,对于优秀者,毕业后应挽留其留校负责学生工作。
我相信各级基层团组织在校团委的正确领导和团中央的有力指导下,以加强团的组织建设为主线,以提高团的服务能力为核心,以团建创新为动力,坚持“党建带团建”,大力实施团的组织建设基础工程,不断增强团组织的生命力、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那么青年团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必将不断提高,也会早就一批新时代的“五好青年”,为我们的党源源不断的输入新鲜血液。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I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