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善语

2023-01-16 08:4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慈心善语》,欢迎阅读!
慈心
慈心善语

作者:暂无

来源:《慈善》 2019年第1



管仲

管仲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法家的代表人物,著有《管子》一书。《管子》篇幅宏伟,思想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诸多领域。许多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管仲在《管子?心术下》中写道:

“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大意是和颜悦色,善意待人,就会亲如兄弟;恶声恶气,粗暴待人,比使用兵器更加伤人。管子的这些话对当今的社交活动、公共关系和人际交往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泰戈尔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亚洲第一个人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泰戈尔对中国,始终抱有好感与希望,是中国人民真正的忠实的朋友。泰戈尔是个乐观主义者,他认为世界是朝着绝对的善发展的,坚信恶最终将转化为善。他说:

“生活在完全的善中就是在无限中证悟了人生,这就是最全面、最深刻的人生观,也就是我们通过内在的道德力量所能具有的对整个人生的看法。”

“爱是理解的别名。”

“花朵以芬芳熏香了空气,但它的最终任务,是把自己献给你。”

伞下撑起的世界

20183月的一天,泉州突降暴雨,一位老人推着小车焦急地找地方躲雨。此时,一名高二学生疾步走上前,静静地为老人撑起了伞,全然不顾自己被雨水打湿。后面的一位路人,用手机定格了这个瞬间,发到网上,网友纷纷点赞: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伞下撑起的世界。这个雨中的背影,真的好帅。”

中学生汪群博

台州黄岩区东浦中学 汪群博在《谈慈善——《慈善读本》读后感中,写了他对《慈善读本》中慈善故事的理解,写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善人善事,写了他了解的一些社会名人隐姓埋名做慈善的故事,谈了自己对《慈善法》的看法。在文章的最后,他写道:

“我们即使不能像圣人一样高尚,但完全可以像个常人一样慈善。”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




有着“百校之父”之称的香港慈善家田家炳白手起家兴办工业,捐资公益一掷万金,获香港特区大紫荆勋章。他不把亿万家产留给儿孙,而是用来捐助大中小学300多所。为了筹善款,他变卖了别墅,向银行贷款,然后捐出。他生活简朴,瓶装水要喝到一口不剩才扔掉,袜子破了补一补再穿……在香港,在内地,到处传颂着他散尽家财捐资办学的故事。

捐资兴教,田家炳绝不是一捐了之,而是深度参与。他反复说的一句话就是:“中国的希望在教育。”他常说:“钱到人到,更要心到。”

用自己的名字作学校名,他是考虑再三的。一方面,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一起来做好事;另一方面,冠名是为激励自己和团队。在一段视频中他认真地说:

“如果学校的教育做不好,把‘田家炳’三个字写上去,不但不会给我带来荣耀,反而会丑化我,家长就会讲,千万不要送儿女到那个学校读书。”

所以,他不断要求基金会的同仁和所有接受捐赠的教育机构,一定要把学校办好。

“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

选自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礼记》。《礼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选自《礼记》中的《儒行》,意思是说儒者听到好的事情就告诉朋友,见到好的事情也让朋友知道。

“慈善在左,爱心在右。”

台州黄岩区北城中学教师罗静在《慈善?爱心?感恩》这篇文章里生动形象地向同学们介绍了“慈善之行彰大爱”的刘盛兰;“爱心之火世代传”的邹桂芬和“感恩之心难忘怀”的苏明娟。文章的最后,她写道:

“在大千世界里,慈善在左,爱心在右,感恩其中,它们如同岁寒三友,赋予世人以善行,给予世间以美好,赐予世界以希望。”

“慈善从小做”

20173月,昆明明通小学北辰二部五二班孙若曦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明通小学与禄劝民安乐小学一对一定点帮扶慈善活动;同年7月,她又参与了赠送自种有机蔬菜进明通巷“三

无老人爱心食堂”活动。通过两次活动,孙若曦的心中已经种下了“慈善”的种子。孙若曦说:

“当我还不知道慈善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总觉得它离我非常遥远。自从我参加学校举行的慈善活动,并慢慢开始了解慈善到底是什么,我才明白:慈善从小做,不必等到长大时。”

奥黛丽?赫本

在影片《罗马假日》中首次出演女主角,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英国电影和舞台剧女演员奥黛丽?赫本,被认为是自然与美的化身;她的性情温和,微笑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除了美貌,赫本为人的低调友善,对待工作的敬业勤恳同样让人难忘。


晚年时,奥黛丽?赫本怀着最大热忱投身于公益事业,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走遍非洲等贫困地区。2002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雕像名字为奥黛丽精神,以表彰其为联合国所做的贡献。在她的弥留之际,她的大儿子肖恩问她是否有话要说,她的回答是:

“没有,我没有遗憾,……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儿童在经受痛苦。”

奥黛丽?赫本还曾说:

“我相信除非我们互相友善,尽其所能为他人做事,否则我们将什么都不明白。”

“女人的美丽不存在于她的服饰、她的珠宝、她的发型;女人的美丽必须从她的眼中找到,因为这才是她的心灵之窗与爱心之房。”

文怀沙

获颁“2015中华文化人物”的著名国学大师、红学家、书画家、金石家、中医学家、吟咏大师的文怀沙,108岁高龄时却依旧能从容地学习、写作、参加社会活动。谈及长寿,文怀沙先生说:

“要说世界上真有什么长寿秘诀的话,我的秘诀是,每天都要吃两片药:早晨刚起床,我要吃一片‘满足’;晚上睡觉前,我要吃一片‘感恩’。因此,和包括邻居在内的任何人都友善相处,心中只有阳光,没有烦恼,人也就不觉得老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I3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