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五四青年节武警官兵演讲稿》,欢迎阅读!
五四青年节武警官兵演讲稿
五四青年节武警官兵演讲稿
“五四”,属于青春的节日,也是激扬梦想的节日。青年官兵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聚焦“强军梦”,放飞“青春梦”,在奋斗中谱写壮丽的青春新篇章。
一百年前,五四运动,一场由国耻而起、因国事而忧、为国权而争的爱国运动,广大热血青年在那个风雨如晦、内忧外患的年代,书写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悲壮。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一代代有志青年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留下了一段段历久弥新的青春记忆。
抚今追昔,莫不令人深深感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胸怀“初心梦”的王继才、追求“青春梦”的郑明岗、情系“扫雷梦”的杜富国,一大批先进典型,立足岗位、顽强拼搏、奋勇担当。他们用无数事实证明,新时代的青年军人是五四精神合格的继承者,他们的热血青春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已淬炼成钢!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送走过多少岁月;时代画卷波澜壮阔,记载了无数英杰。
天山南麓,塔河岸边。有这样一位老人,他,16岁参加革命,18岁当兵入伍,19岁翻越祁连山、穿过戈壁滩,随大部队来到,20岁时开始屯垦戍边,在他25岁的时候,选择了留在,这一待就是一辈子。老人家,名叫刘聪普,今年90岁了,扎根70年,他曾是359旅718团3营7连的一名普通战士,一路西进、一路打仗进入。后来,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脱下军装,放下钢枪,成了建设、扎根兵团的第一代军垦人。
退休前,老人家是咱们兵团第一师的物资处长,退休后一直过着平凡的生活,四个子女也都是兵团的普通职工。在他的青春里,有过战火纷飞,有过生死离别,也有过苦难和辉煌,可自从他20岁与沙漠为伴、与胡杨为伍、与寂寞相随,
第 1 页 共 3 页
直至今日也未曾后悔,反倒充满了荣光。老人家用最美好的青春和热血,完美地诠释了老一辈军垦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精神。
前两天,我支队新闻干事小秦有幸采访了他。采访间隙,担心老人家身体受 不了,想邀请老人去吃饭,可老人没有同意,就简单地啃了一口馒头,喝了一点水。老人说,现在的生活我已经很满足了,比起在解放中国、解放、建设兵团中,年纪轻轻就牺牲了的战友,我还有什么可要求的。谈话间,秦干事抓拍到了老人的这一瞬间,看到老人家的这张照片,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同样,我们兵团总队的官兵,也继承了老一辈军垦人的血脉与梦想,常年坚守在风沙漫天的大漠戈壁,组建之初,住过地窝子、喝过涝坝水,挖过胶板土、破过盐碱地,经历过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的枯燥,也经历过泥浆裹身防蚊咬、数九寒天爬草棚的艰辛,在漫长的岁月里,一茬茬官兵没有向“三到头”低头,也没有被沙尘暴吹走,他们和刘聪普老人一样扎根大漠不言苦、坚守初心献青春,在重重困难面前不退缩、不畏惧。改不了天就换地,见不到人就种树,这是形容我支队执勤二中队官兵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他们在短短三十年间,2次获得“武警部队基层建设标兵单位”、2次被评为“武警部队基层先进党支部”,荣立1次集体一等功、7次集体二等功、8次集体三等功,19次被总队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一代代官兵在荒凉的戈壁大漠,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谱写了三五九旅新传人的精彩人生。
“青年时代,选择了奋斗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就选择了高尚。”这种崇高的人生追求,是青年官兵战胜一切困难的锐利武器。
“我愿做马兰河畔最坚强的马兰花,我愿做强军路上最小、最硬、最坚实的铺路石”,当我读到这份留队申请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写下这份留队申请的正是经历6次截肢,4次病危,面对疾病厄运依然奋斗在战位的钢铁战土郑明岗。
从零起步,当个好兵!这是他毅然决然的选择,即使单腿,也要当尖兵,从小趾截肢到中趾,从脚掌截肢到脚踝。站立,摔倒;再站立,再倒下,新伤叠着旧创,老茧长满左腿残端。从安装假肢到正常行走,郑明岗只用了30天就完成了常人需要三个月时间的蜕变。可命运总是喜欢弄人,谁曾想,出院后的他,面对的却是更加艰苦的磨练。50米、100米、1000米从慢走到小跑,从跛行
第 2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Dc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