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晋祠王琼祠之来历》,欢迎阅读!
![晋祠,王琼,来历](/static/wddqxz/img/rand/big_78.jpg)
题图一:晋祠西湖的睡莲
题图二:不矜王马共天下,惟喜英贤壮九洲
走过晋祠西湖,又过王琼祠,又见祠庙前的两株银杏树。
太原晋祠内就有王琼祠。王琼乃为明代重臣、太原王氏后裔,在京都出任吏部尚书。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处事公正,功劳甚大,但一直受言官攻击,直到嘉靖六年春,才得嘉靖皇帝恩准还籍为民,在“晋溪园”过上了山水怡情的园林生活。可一年后,边关紧急,皇帝又下诏让王琼率兵出征。王琼在“忠君报国”思想支配下,不顾年迈体弱,又驰骋沙场整整4年。74岁
的王琼终因年老病逝于疆场,终前遗嘱长子王朝立建祠,并将自家私墅“晋溪园”改为晋溪书院,从而这里成为明清两代王氏家族子弟攻读学业之处。
此外,晋祠还是天下王姓的原发地 - 不矜王马共天下,惟喜英贤壮九洲。 “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
这是李白参观晋祠之后吟咏的诗句。数千年后,人们记住了诗句,也因为诗句更记住了特别的晋祠。简单凝练的诗句,却让晋祠在人们心上熠熠生辉。看的是晋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感受。晋祠建于悬瓮山麓,是中国古典园林最佳建筑群之一。越是看了城市的建筑陈设与街道设计,越是向往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的熏陶。看人文景观你得懂点历史,或者借个导游。 看自然景观只需带着一颗宁静的心随心感知即可。晋祠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结合得是恰到好处的。临走时我还在心里对自己许诺,游客很多,万千美景感觉不够看,下次如果有幸来,一定避开游人如织的旅游高峰期,携一颗虔诚的心来拜谒此处。等到人少静谧的时候,又当是另外一番光景了吧。初见晋祠,立刻有一股清新之感扑面而来,从晋祠公园的小径一路走过来,便觉得洗净铅华,心灵尘垢被清除,晋祠又确实是难得的森林氧吧。 秀丽的景色缓缓铺陈开来,犹如桃花源一般,越往里走,越感觉到更多的景致,越有豁然开朗的心境。所以,晋祠公园的设计者也是匠心独运,煞有介事的把我们引入了一处人间秘境,正如叙述故事,有娓娓道来之感。我们穿过晋祠公园,来到了晋祠的入口处,观赏了大半天国庆姹紫嫣红的菊花展,我心里估摸着院内景致大概也如此之时,检票进入院内的景色却让我大为惊叹和惊喜。我心内是由衷的被她的端庄秀丽吸引住了。圣母殿前的巨大雕像,几乎让我凝住了呼吸,这是多少年的厚重历史以这样屹立不倒的姿态呈现在一个现代人的面前,呈现在华夏儿女的面前?这高超精湛的建筑工艺、这灿烂辉煌的文明呵!多么有幸能在这一刻看到几经朝代更迭,风吹日晒后修缮完好的建筑。圣母殿是晋祠的灵魂,最精妙的地方。无论是牌匾、装潢和岁月侵蚀展现在众人面前的斑驳颜色,都无处不透露着它的雄浑和神秘庄严。殿前柱子上的栩栩如生,有一种随时直冲云霄的逼真感和立体感。大殿入口处的雕像我在别的风景区都没有见过,这真真是给了我一种震撼的感觉,透过大气磅礴的历史,缓缓传达到我全身每个细胞感官,那一刻,我沉默了。只静默虔诚地望着我面前这座雕像,环顾大殿。当人们见到奇异的、深刻隽永的人和事物,很多时候觉得用语言来表达语言是匮乏的,它无法传达出那一刻内心的喜悦和震感。仕女雕像形态各异,古代贵族生活的原貌可窥知一二。
著名画家董寿平美术馆也陈列于此,董寿平先生的蜡像栩栩如生,见蜡像仿佛可以见到他手执画笔挥洒,景物跃然纸上的豪迈和专注。艺术家通常高寿,大师们胸中自有丘壑,心态和境界都比寻常人更为通达,不可不谓之艺术养生。我自小是受文学滋养的,因而也渐渐喜欢上文学,沉迷于它的灵气。而每每参观美术馆、书画展览抑或是听音乐,让我我感觉有了一种回归家的久违感和亲切感,仿佛只有艺术能恰如其分明白我所思所感,击中我心事,这使我感受到:艺术是相通的。文学、音乐和美术自成一脉,他们都是值得深交的朋友。美术馆内展出了董寿平先生的书法作品和山水画,梅花盘根虬枝,很有梅花的风骨和美感。李世民题词于石碑上,书法飘逸洒脱,也能透过字看到一代君王的王者风范。成王败寇,只有成功者的遗迹才会光满四射,因其浸染了人格魅力。
晋祠游览四个小时左右,看罢更觉宇宙浩瀚,晋祠是一朵耀眼的流星,在灿若星辰的历史长河夜空中倏然划过,时间白驹过隙,我们都是历史车轮下碾轧过的微尘,真真是沧海一粟。推开时间的纱幕,穿越一般,人间繁华看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