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2023-03-08 21:16: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适合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欢迎阅读!
育才,适合,最好,教育
适合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使人成为真正的人。要使孩子获得人格的完善发展,奠定乐观积极地挑战生命历程的思想基础。个性化教育的真正意义恰在于教育核心价值的回归与孩子个性的释放。让孩子做任何事都遵循着自己的内心,将选择权归回给孩子,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合作。

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为推动孩子们自我发展做一些什么呢?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

一.保留对生命最大的尊重和爱,给予孩子自由。

胎儿在母体形成的那一瞬间,他的内在就有一样东西,它将指导孩子如何发展,蒙特梭利把它称为“精神胚胎”。我们坚信,孩子虽然是弱小的,但是他的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潜能,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环境和条件。

孩子的发展规律跟有些动物是类似的。比如蝴蝶,母蝶通常将卵产在树杈中间,幼蝶刚出生时必须吃特别嫩的叶子,它怎么去吃嫩叶子呢?因为幼蝶对光最敏感,所以他一生下来就向着光线最亮的地方爬去,那枝头必定是最嫩的叶子。这个过程遵循的是它内在的发展规律,没有任何外力的控制。

人的成长过程实际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的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之上的。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遵循这个科学的,自然的规律。作为孩子身边最亲密的人,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让我们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孩子, 而又给孩子光辉灿烂的自由。让孩子遵循内心的发展,遇见更好的自己。

二.发现差异,放大差异,肯定差异


适合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是很有必要的。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

在这里我想分享我当班主任时,遇到的一个男孩。小帅在同龄的孩子中身材比例较小,学习成绩非常不理想,对自我的认知采取一概否定制。因为他的各项成绩不好,对自己极其没有自信。无论分配给他什么工作,他都以做不好为理由表示拒绝。通过长期的观察,我发现小帅做卫生时很负责,但我知道如果我让他当卫生委员,他一定会拒绝。恰逢当时身兼班主任和年级组长的我分身无术,我就和小帅商量:“老师最近挺忙的,你有时间时能不能帮老师整理一下办公桌。”因为是请他帮忙,小帅便同意了。从此以后我的办公桌一直保持着整洁干净的状态,为了培养他自信。每天我都会在办公室和其他老师夸奖他认真负责,办公收拾的干净整洁,也会在班会时,闲聊时多次夸奖。经过办公桌事件的铺垫,在一次班委改选是,我推荐了小帅担任卫生委员,班级全票通过。在他担任卫生委员期间,我班卫生成绩一直非常好,他也变得自信,开朗了,对于一些以前从来不敢干的事情,也愿意尝试着去动手做了。

为了每一个孩子更好的发展,我们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加以了解,然后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法。发现学生存在的个性,肯定学生的不同,对存在的差异进行引导,发展学生个性化的良好的发展。

三.教育实现责任制,推动学生内驱力

教育中,学生如果能主动去做,那么很多事情都会事半功倍。在班级管理中,人人都是班级的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利彼此制约。班规不再是学生憎恶的条条框框,而成为他们加强自律性的一个公约。班级中实行项目负责制,是把班级的各项事务以项目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由全班学生分工或团队负责管理该项目的所有任务,以承担班级事务项目为责任目标。

(一)项目划分,责任到人


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指出班级各项任务要具体到人,责任细化到每一个同学身上,让学生真正的加入到班级的管理中,成为班级的主人,体现教育的主体性。例如班级里养的花草要有花长,养的鱼要有鱼长等等体现学生责任感的项目。

(二)项目细化,内容具体

班级的建设会因为学生的基础,能力,目标而出现不同的风格,那么班级中除了常规的工作以外就会有很多特色的项目。那么班级责任制的前提就是将项目划分,划分以后要确定每一项的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特点,项目类型来划分责任。形成书面的班级公约,为班级有序的进行奠定基础。

(三)制定标准,考核评价

班级公约制定完善以后,职责清楚了,那究竟项目完成得如何,要达到什么要求,就要制定一些标准,由班级督察组(轮流)对每一个项目的每项工作进行考核、监督、打分,并把此分纳入个人或小组的行为考核中。 对完成优秀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彰。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只有教育者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才能真正的让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时刻谨记爱和责任,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给予他们最大的理解和肯定,推动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真正的成为自我成长的主导者,才是我们一生所应该追求的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Ag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