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模式中学化令孩子厌学

2022-09-02 16:50: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教学模式中学化令孩子厌学》,欢迎阅读!
厌学,教学模式,孩子,小学,中学
小学教学模式中学化令孩子厌学

当今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了,学习条件改善了。但厌学的学生也增多了。有些小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因此有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他们愿意逃学、愿意离家出走也不愿意去上学。

孩子厌学有以下原因:老师教学内容不丰富,讲课照本宣科,听了收获不大,听着没劲;教法不活,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不管你愿不愿听,讲了就算;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越大,厌学心理越重。

虽然早已实行小学免试直接升初中制度,但小学教育的应试压力并未消失。小学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仍只有学生成绩,初中校的择生标准仍旧是成绩。教师在抓学生成绩面前仍然不敢有半点的放松。素质教育教育观念仍没有认真的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仍没有被大多数的教师所掌握并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中小学生的作业量在“减负”热之中或之后都没能实质性的减少。增加作业量来换取成绩,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还在流行。这种无视学生主体性,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与要求的落后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教学实践,当然让学生感到厌恶,显然,教学质量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

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重应试,轻素质的办学思想仍然有广阔的市场。“分数”的指挥棒还在无形中影响着教师,片面地追求分数,重复机械的作业,过重的题海战术在教师中还有存


在。学生被分数、作业压得抬不起头来,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对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做过大型调查调查示,约半数的六岁至十四岁的城乡少年儿童学习时间和睡眠时间不符合国家标准,表现为学习超时和睡眠不足。同时,加上教育教学方向与方法不当(教师没有把自己的角色改变过来,不考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纯地采用“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少年儿童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甚至厌学。还有个别教师没有掌握育人的艺术,学生成绩不好,只会批评、责骂、冷嘲热讽,不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及时地辅导、诚心地鼓励。这种没有“爱”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怎会起激励作用呢?这些厌学的学生往往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叛逆、消极甚至有些恶劣的行为。这些行为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极大反感,于是,开始孤立他们,冷落他们,不把他们当作集体的一员,不给予帮助,不跟他们交往。这种态度深深地伤害了厌学学生,严重地挫伤了厌学学生的自尊,使他们陷于无法自拔的状态。

因此要让老师改进教学方法,増加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大力开展好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对学习的吸引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9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