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的几点做法》,欢迎阅读!

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的几点做法
作者:蓝希金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第12期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第七中学 蓝希金
现在的初中生,很少经历坎坷的磨练,也无需承受艰辛生活的煎熬,社会知识、生活阅历不丰富,有的甚至非常缺乏。所以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得帮助他们不断积累,充实库存,才能引来源头活水。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以下方法,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处理课文“两少两多”,并与写作联系
所谓“两少两多”指的是少讲、少做各种教辅练习,多读书、多背诵。讲多了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做多了过于占用学生课余时间。自读篇目只供学生自读,老师不讲。多读,课余使学生在读中自求理解。多背,可以增加语言积累。不仅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得背,有些没有作背诵要求的文章或段落,只要语言精练,也可以适当要求学生背诵。阅读与写作相联系,以分析课文来指导学生写作,讲评作文时又紧密联系课文,可以使阅读和写作都得到相应提高。
二、要求学生阅读优秀的青少年读物
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大,导致他们很少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供初中生选择使用的配套练习、模拟试题虽不少,但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读物却不多。有些杂志看似内容丰富,但内容空洞,无病呻吟的文章占多数,根本不适合学生阅读。鉴于此,我平时都会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如《作文》、《初中生读写》、《语文报》等,这些书报品味较高,能把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学生通过长时间的阅读,不但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扩大语文视野,也有利于语言的积累,还能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同时也为写作拓宽了道路。
三、班上开辟“帮你积累”专栏
初中语文课本中,名篇佳作不少,但真正能反映新时代、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反映青少年心声的文章并不多。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我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开辟了“帮你积累”专栏,每天由一位学生值日,在这个栏目里分享自己课文阅读书报中的精彩片段。内容不限,可以包括诗词名句、格言警句、名人名言、重要时政、简明新闻、科学知识、古今奇闻等。多则三五百字,少则数十字,要求短小精悍、新鲜生动,便于同学们课前饭后抄写摘记即可。时间长了,学生积累的材料多了,不仅提高了作文水平,还能锻炼他们关心集体、关注时政的责任感。
四、举办剪报、展报等展览活动
我长期订阅《作文》、《语文报》、《散文天地》等各种报刊杂志,常常把一些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便于学生模仿借鉴的篇章剪裁下来,每半个月举办一次剪报展览,剪报的内容比较广泛,有散文、随笔、时事评论、人物专栏、山水游记、新闻报道、微型小说,甚至包括图片漫画。这些东西较好的反映了时代精神,跳动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脉搏,激浊扬清,说服力强,篇幅短小,就像琳玲珑剔透的艺术珍品,令人爱不释手,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有时,我还会在旁边加上简短的评注,如“写得传神”、“结构巧妙”、“风格高
尚”、“景物描写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等,字不求多,寥寥数语即可,有时还用彩笔圈点,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这样不断能使本班的学生投入到阅读中,课余时间甚至其他班的学生也来争相欣赏。
这样的剪报展报,每期可给学生提供短文30到50篇,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充实了学生的写作内容,培养了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不少写作素材,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同学们称它为“读写资料半月谈”。
五、组织社会实践,培养观察能力
初中生虽然平时作业负担较重,但周末都很闲,不知道合理安排。在征得家长同意和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我会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带领同学们参加读书会、报告会、纪念会,有时还去访问先进人物、专家学者,或者参观工厂、农村,逛集贸市场。春天则组织踏青活动,秋天就去郊外烧烤。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直接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还能帮助他们观察事物,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6L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