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内经》冬季养生方法》,欢迎阅读!
《内经》冬季养生方法
引导语:《黄帝内经》说,冬季三个月,宜早睡晚起。冬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此时讲究养藏进补。冬季养生有很多讲究,今天就为大家讲述一下关于《内经》中的冬季养生方法。
◎精神调摄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记载:“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以,若已有得”。
冬季万物肃杀,生机潜伏,阴气内藏,除要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的调摄不良的情绪,要以安定清净为根,同时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刺激和干扰,使心情处于恬淡宁静的状态,不要妄事操劳,遇事做到秘而不宣,含而不露,令心神安静自如。
在藏神、养神的同时还要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乐观喜悦的情绪,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讲到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此外冬季要注意防止季节性抑郁症的发作,冬季草木凋零、日短夜长,易使人的身心处于低落的状态,尤其是体质虚弱或常年有病卧床的患者,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生活起居
《素问·上古天真论》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冬季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去寒就温”,但应忌向火醉酒,暴暖过汗。
冬季气候严寒易使各种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要预防大风降温等不良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对体质虚弱的人来说,备好应急药是十分必要的。
冬季穿衣要做到轻、软、暖、舒适,所谓寒从脚入,足部受寒势必会影响内脏,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不足,因此脚的皮温最低,
足部的保暖显得尤为重要。故冬季应着透气性好的棉鞋和棉袜,并经常烘晒以保持鞋内的干燥。
中医认为足部是人体阳经和阴经的交接地,分布有300多个腧穴,对全身的气血运行起到重要的作用,每晚睡觉前用热水泡脚可以舒筋活络,促进气血运行。而人体的六条阳经均在头面部交接,故“头为诸阳之会”,冬季用冷水洗面,可以促进头面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抗病防病的能力。
此外冬季为防寒,人们多门窗紧闭,致使冬季室内的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更严重,因此冬季应经常开窗通气,多晒日光,勤晒被褥,以清洁空气、醒脑提神,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仅能杀死人体皮肤表面的病菌,还能促进机体对钙、磷的吸收,有助于骨骼的发育,同时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灵枢·本神篇》提到: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冬季阳气肃杀、夜间尤甚,古人主张“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有言:
“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冬季养生还应注意节制房事,不能恣其情欲,伤其肾精。古人有言:“肾为封藏之本,精乃肾之主”。
◎饮食调护
冬季天寒地冻,人体的'血液循环随之减慢,中医认为寒邪强盛易伤人体的阳气,因此冬季养生重在滋阴潜阳,尤忌生冷之物。
《素问·脏气法时论》有言:“肾主冬……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四时调摄笺》中讲到:
“冬之时,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故宜养心”。
这就告诉我们冬季滋补以养肾为先,饮食上应注意肾脏的调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6B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