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特殊教育中语言的康复训练分析》,欢迎阅读!

特殊教育中语言的康复训练分析
摘要:在人们日常的交流中,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能够流利的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对于让智障儿童能够更好的在社会上生活有着巨大的运用价值。从这方面对特殊教育的语言康复训练分析,可以发现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选择科学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含义,对其能够更好的完成语言学习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特殊教育;语言康复
在特殊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儿童语言发音的训练,这是保证儿童能够发音能够得到良好发展的基础,在实际的语言训练工作中,应当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选择合适地方方式进行语言的康复训练,毋容置疑这种语言训练方式,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而言,应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让学生能够得到良好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把控中,我们应当认识到这一工作开展的重要性,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方式进行特殊教育的发展,其中关于学生的语言康复训练,必然是让特殊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 一、重视学生对发音的学习
1、训练五官,对于大部分智障儿童而言,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够按照一定的需求对语言内容有着良好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在发音领域,因为存在智力缺陷,所以相比较于其余的正常儿童而言,这部分的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能否克服发音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从学生后续发展的角度进行考虑,只有能够正确的发出相应读音,才能够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的增长,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从这方面分析相关的问题,所以就需要引导学生用心倾听周围的声音,然后进行模仿。所以在重视学生发音的具体教学中,可以将周围生活中的声音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模仿,而教师则对学生的发音方式进行指导。
2、模仿口型,不难发现因为智障儿童在实际的语言学习中,难以进行正确的语言学习, 其在语言天赋上的缺失导致了必须要花费更多的训练进行发音训练,在这一工作的开展上,主要是从引导学生进行口型模仿上入手,让学生能够正常规范的发出声韵母、声母、复韵母等相关系统性的发音,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完成这一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进行说话训练
在完成了关于发音的训练之后,就需要进行语言的组织训练,因为对于智障儿童而言,在写作能力上并需要有着更过的要求,所以在语言组织训练上,更多的是从口语训练上进行,也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一定的学习之后,明白如何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语言组织,这是保证语言训练能够让学生得到有利发展的基础。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采取一对一训练的当时,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学习工作,通过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原意说话、原意交流,这是促进学生语言发展的必要方式,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必然能够有效的改变学生在这方面的不足之处。 三.利用体态语言引导学理解能力的提升 (一)体态语言的重要性
教师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但两者理解能力差距过大,因此教师难以理解智障儿童的意思。而在日常交流中,教师又经常会不了解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只通过说话进行交流,使得智障儿童不仅仅听不懂教师在讲什么,理解不了教学的意图,还会缺乏对学习的兴趣。而体态语言不同,这种语言对智障儿童的语言能力要求不高,智障儿童能够很容易就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通过身体的动作、表情的变化等等,能够有效引导智障儿童学习,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课堂的顺利开展。智障儿童同样也会对周围的实物产生好奇,如果教师没有什么新奇的事物很难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于智障儿童进行交流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搞怪的表情、搞笑的动作等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这不仅是一个有效吸引智障儿童的方法,还能够对一些情绪低落的智障儿童进行安抚。例如,当智障儿童难过时,教师可以做一些怪怪的表情吸引智障儿童,转移智障儿童的注意力,能够安抚智障儿童的情绪。而且,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带智障儿童进行动作模仿,让智障儿童感受到教学的乐趣。由于智障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还在提高之中,肢体语言的教学就成了重要的一种方式。教师在智障儿童园教学时,要增强智障儿童的对学习事物的记忆,就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带领智障儿童理解。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可以根据要学习的事物的内容特点等进行课堂活动设计。例如,在学习“小鸟”一词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鸟飞翔的翅膀挥舞手臂;还可以带领智障儿童开展“老鹰捉小鸡”这样的游戏,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让智障儿童加强了对“小鸟”这一词语的理解。 (二)体态语言的具体作用
每个智障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有着不一样的地方。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不能用单一的方法对待学生。素质教育要从小抓起,因材施教才是教师教学要做的事。例如,教师要知道,性格活泼的智障儿童肢体语言也十分丰富且明显;而安静的孩子就不一样,肢体语言不如性格活泼的智障儿童多。教师教学时就应当有所区分,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引导。
智障儿童此时处于学习模仿阶段,教师可以给与孩子适当的鼓励,来引导学生学习。毕竟智障儿童对成人的情绪十分敏感,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情绪的表达,对于认真学习的孩子,教师要大力表扬,让智障儿童去体验这种成功的感觉。
教师对智障儿童进行教学,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要跟智障儿童建立联系,就要与孩子进行互动。互动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智障儿童能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等,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行动力,还能促进智障儿童的思维发展。智障儿童在游戏中既有乐趣,又能锻炼学习。
(三)体态语言的具体教学方式
教师进行智障儿童教学,最主要的还是要让智障儿童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如果学生都不愿意去听老师讲课,那这个老师就很失职。因此,教师要激发智障儿童的肢体语言,就要积极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游戏,一起去学习。例如,可以举办“模仿大赛”,让学生去模仿他眼中的动物,并且对此进行形容。以此来提高孩子的肢体语言。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引导者,需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既然要激发孩子的肢体语言发展,教师就必须带头。教师应当站在孩子的方面思考,跟智障儿童一起用自己夸张的肢体语言同孩子进行交流,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智障儿童有带入感。 结语:
在针对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中,关于语言训练的内容要不断的优化,这是保证学生能力能够得到综合发展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具体发展方式而言,这部分的
内容应当从本质上进行分析,先进行发音训练、然后进行口语训练,最后采用体态语言辅导学生语言能力综合提升。同时,智障儿童教育不能缺少体态语言的教育。体态语言不仅仅是有利于教学课堂开展,更对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良好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智障儿童,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让智障儿童爱上思考,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1]黄昭鸣,杜晓新,孙喜斌,卢红云,周红省.“多重障碍·多重干预”综合康复体系的构建[J].中国特殊教育,2007,10:3-13+40.
[2]郭炯,钟文婷.特殊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与应用现状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04:26-35.
[3]周晓雯,李欢.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研究计量与可视化分析[J].现代特殊教育,2016,20:34-41.
[4]梁晓明.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课程体系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3,08:16-20+54.
[5]王庭照,许琦,赵微.虚拟现实技术在特殊儿童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103:33-4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