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浪潮》观后感

2023-04-24 15:3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电影《浪潮》观后感》,欢迎阅读!
观后感,浪潮,电影
电影《浪潮》观后感



电影《浪潮》观后感

谁能想象,让一个无政府者和一群自由散漫的小青年转变成一个集权者和一群纳粹分子只需要五天时间?德国电影《浪潮》以一周“专制政治”课为背景,向人们展现了这样一种可能性。

整个影片似乎都是围绕集权展开的,但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呢?或许集权就是一切决策都是掌控的一种权利集中的形式吧。领导者利用他的绝对权威煽动他的支持者做与道德法律相悖的事,从中获得满足和成就感,进而变得狂热,践踏法律秩序,最终走向专制。

刚开场,所有学生都是具有自由和叛逆精神的,口头上也对纳粹深恶痛绝,但赖讷教师用集体意识和“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量”等说辞让大家痴迷和盲从并制造歧视和仇恨,使学生们完全失去判断。影片中有这么一幕:在课堂上的第二天,赖讷给大家调了座位,并将调整座位的原因说成是“我想打破平常的小团体。你们都有要好的朋友,这很重要。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团结力量大,所以我让一名差的学生,坐在一名成绩好的学生边上。”歧视是很明显的,但他的理由却是

1 3


“团结”。而且,当莫纳质疑这种做法是在将所有坏学生拎出来展览时,莱纳抓住她的一个用词,狡辩说:“我从来没有提到过坏学生,只提到过成绩差。”并以她和她的同桌举例,将两个人的缺点明白地指出,借口却是很光鲜的。

在大家还没有反响过来的时候,他紧接着话锋一转,说:“我们班作为一个集体,表现会更好,起码比楼下的无政府班好!”成功地制造了一个假想敌,把大家带入一种兴奋的状态,至于这个假想敌对大家起到了多大的刺激作用,从前面的踏步游戏中就可见一斑了。另外他还认可了抄袭行为,有同学问他们是否可以抄袭时,赖讷教师答复是的,理由是这样做能获得更好的成绩。利用集体意识掩盖歧视,支持作假,利用假想敌制造仇恨,一气呵成,几乎没有痕迹,似乎一切颠覆人类价值观的`事,在加上“团结就是力量,集体高于一切”的说词后,就能得到群众的普遍拥护,你假如反对,就是不服从集体,就是自私。

卡罗也参与了关于制服的讨论,但她并没有在第二天按照规定穿白衬衫去上课,这也可以看成是觉悟的表现,促使她觉悟的也许是女孩子爱美天性的伸张。这一天,她穿了一件红色上衣去上课。路上,她男友说她自私,课堂上,她遭遇同学们异样的目光和指责以及教师的冷遇,在别的同学都为集体取了很激进的名字之后,她还是试图用“变革者”这个温和的名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zo4.html

相关推荐